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82篇
  139篇
综合类   897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半夏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播期。结果表明:半夏产量以3月8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2月26日播种的;各处理内半夏鲜块茎粒数以中块茎最多,其次是小块茎,最少的是大块茎,可见在半夏产量构成中,鲜块茎直径1~2 cm的起重要作用;3月8日播种的半夏大块茎和中块茎粒数均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半夏总生物碱以2月26日播种的最高。因此,在半夏栽培中,不但要提高产量,还要兼顾总生物碱的积累,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宜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982.
对围湖造田形成的肖甸湖森林公园内的香樟林、毛竹林、水杉林和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围湖造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的MBC和qMB显著大于香樟林、毛竹林和水杉林的,水杉林的MBC显著小于毛竹林和香樟林的(p〈0.05);MBC与pH、全钾及土壤呼吸速率显著相关;qMB与土壤湿度、总有机碳、全氮、全钾、碳氮比、pH、体积质量、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相关关系。围湖造田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N量、施P2O5量及施K2O量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菊苣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普那菊苣秋种次年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4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试验4因子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模拟寻优,提出普那菊苣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206250kg/h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19.08万~20.54万株/hm2,每次刈割次日施纯N量82.60~97.25kg/hm2,底肥施P2O5量170.09~196.95kg/hm2,K2O量123.17~142.43kg/hm2。[结论]在普那菊苣高产栽培中,种植密度是影响鲜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氮、钾肥施用量,再次是磷肥施用量,故应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株数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并配合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984.
参照聚集因子A(Clumping factor A,ClfA)和牛白介素18(BoIL-18)cDNA序列分别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将ClfA基因和Bo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的CMV和EF-1α2个启动子的下游,构建携带2个目的基因的重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ClfA/BoIL-18。在Cellfectin Reagent的作用下转染293T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ClfA和BoIl-18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BUDCE/ClfA/BoIL-18在293T细胞中同时表达了ClfA和BoIL-18蛋白。该重组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ClfA和BoIL-18重组共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其防治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5.
香蕉束顶病毒基因附加组分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的方法分别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BBTV)广东分离物NS株系和NSP株系的附加组分,将之命名为BT-NS和BT-NSP。序列分析发现,2个附加组分基因全长均为1 094 nt,其核苷酸的同源率为97.3%,编码氨基酸的同源率为98.4%;与BBTV台湾分离物附加组分S1、S2和越南分离物附加组分S3相比,BT-NS/NSP与S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率最高,与S2的相似率最低。每一附加组分的ORF均含有推导的与脱氧核苷酸结合的基序,具有潜在的复制酶活性。通过对BBTV编码复制酶基因组分的进化树分析发现,BT-NS/NSP与BBTV台湾附加组分S1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广东分离物NSP株系DNA组分1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86.
ICP-OES法测定坛紫菜中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方法测定坛紫菜中砷、镉、铬、汞、铅和锌等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测试样品分别取自坛紫菜主要产地江苏启东,浙江象山和福建福鼎,采用两步消解法处理样本,先加入消解剂常温静置消化,后三梯度变温(100 ℃,180 ℃,100 ℃)微波消解。样品定量采用标准曲线法,消解剂作空白排除测定干扰。本法测定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35% ~ 5.14%,砷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8% ~ 105.3%,镉为89.0% ~ 98.0%,铬为93.0% ~ 103.2%,汞为90.5% ~ 96.0%,铅为86.5% ~ 107.5%,锌为94.7% ~ 98.4%。研究中发现,江苏启东样品中镉质量分数为0.57 mg·kg-1,铅为2.15 mg·kg-1;浙江象山样品中汞为1.54 mg·kg-1;福建福鼎样品锌为161.12 mg·kg-1,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表3参10  相似文献   
987.
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通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50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1850~174000株/hm2,纯N28.48~31.77kg/hm2,P2O5113.93~126.08kg/hm2,K2O78.60~91.54kg/hm2;鲜草产量≥1425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0590~173940株/hm2,纯N28.26~32.40kg/hm2,P2O5111.08~128.93kg/hm2,K2O82.09~97.46kg/hm2。各因子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结合钾肥的适量施用,种植普那菊苣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88.
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高效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超微粉碎粒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熊果酸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20μm、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2min、乙醇体积分数85%,熊果酸得率可达0.213%。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89.
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靛玉红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洪生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8-232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Isatis tinctoria L.)中靛玉红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大青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差异很大。前期靛玉红快速积累,7月开始,靛玉红含量上升,到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随着叶部的生长发育,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在6~7月递增率为24.5%,而6~8月的递增率为113.2%。[结论]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的靛玉红含量变化较大,生长后期积累十分迅速。这可为大青叶采收期的制定及品质评价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0.
阮洪生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12-3713
[目的]开发一种板蓝根保健饮料。[方法]以板蓝根、乳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辅料配比,优选制备板蓝根泡腾片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结果]板蓝根泡腾片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板蓝根提取药粉25%,维生素C 4%,乳糖20%,柠檬酸28%,碳酸氢钠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聚乙烯吡咯烷酮3%,聚乙二醇6000 2%。[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