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1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6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6篇 |
农学 | 516篇 |
基础科学 | 226篇 |
749篇 | |
综合类 | 2873篇 |
农作物 | 454篇 |
水产渔业 | 317篇 |
畜牧兽医 | 1098篇 |
园艺 | 402篇 |
植物保护 | 2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375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65篇 |
2019年 | 353篇 |
2018年 | 237篇 |
2017年 | 321篇 |
2016年 | 268篇 |
2015年 | 405篇 |
2014年 | 401篇 |
2013年 | 425篇 |
2012年 | 591篇 |
2011年 | 487篇 |
2010年 | 476篇 |
2009年 | 361篇 |
2008年 | 336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研究长沙市生态动物园引进的非洲肯尼亚斑马蜱的线粒体DNA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l,pcox1)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其线粒体pcox1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使用DNAStar(V5.01)、Clustalx2.0及Phylip3.67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几种斑马蜱为消色牛蜱、丽色扇头蜱和璃眼蜱属,种间差异为0.7%~20.2%,种内相似度较高,表明pcox1基因可作为蜱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蜱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甘油和乙二醇对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测定,探讨冷冻保护剂乙二醇与传统冷冻保护剂甘油的冷冻效果,并通过对葡萄糖和卵黄及Tris等成分的调整进一步分析了主要营养成分和缓冲体系对牛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1GL和EG对牛精子均有良好的冷冻保护能力,解冻后6h的活力GL组中以GL1.2和GL1.4的活力最高,均为0.50;EG组中以EG0.7的活力最高,达到0.53,高于0.35以上的国标。2其他营养成分的变化对GL和EG保护精子的效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卵黄的作用比较明显;3在同等条件下,GL对精子的冷冻保护效果优于EG,EG组的活力衰竭快于GL组。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 Anderson & Trueman 2000,通称“大蜂螨”)是对世界养蜂业威胁最大的蜜蜂病虫害。2000年重新命名之前,它一直被称为雅氏瓦螨(Varroa jacobsoni Oudemans1904)。2000年初,澳大利亚安德森(Denis L.Anderson)对采集自亚洲各地东方蜜蜂(蜂螨原始寄主)和世界各地西方蜜蜂的大量大蜂螨样本进行线粒体(mtDNA)测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原被归入雅氏瓦螨的东方蜜蜂寄生螨,应划分为2个种,一个是新界定的雅氏瓦螨,主要分布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已发现9个基因型;另一个是新定名的狄斯瓦螨,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方蜜蜂和世界各地的西方蜜蜂,已发现11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Rongrong ZHANG Ting LEI Yanmei QI Peng LEI Zhilong CHEN Xiaodong CHEN Zaiqing YANG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0,81(4):425-431
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ylation factors (Arfs) are a family of gua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proteins involved in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secretion, endocytosis, phagocytosis, cytokinesis, cell adhesion and tumor cell invasion. We report here the molecular cloning, chromosome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orcine Arf1–6, of which Arf1–3 (Class I) have >93% similarity to each other and encode nearly similar proteins with 181 amino acids in length. Arf4 and Arf5 (Class II) are 78–81% homologous to Class I Arfs and both encode a protein of 180 amino acids, Arf6 (Class III) shows 64–68% homology to the other Arfs and encodes 175 amino acids. With 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porcine Arf1–6 are assigned to chromosomes 14q21‐q22, 12p14, 5p12‐q11, 13q21.1, 18q24, 1q21‐q27, respectively. Moreover,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show that porcine Arf1‐6 are ubiquitous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in the kidney and stomach and the lowest in muscle and the hear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rf gene family in pigs. 相似文献
16.
17.
6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 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这3种密度间各品质指标、植株性状指标总体表现,结果密度为37 500株/hm2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分蘖数、总茎粗、干物率均为最高,密度为45 000株/hm2次之,处理52 500株/hm2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密度为37 500株/hm2最低,52 500株/hm2最高。综合产量与饲用品质比较研究表明,玉草1号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在我国南方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野生马蹄金无性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野生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SD200310、SD200411、GD200504、SD200304)为材料,研究了无性系构件克隆生长的时间动态、形态、空间构型等。结果表明:1)主茎增长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空间扩展依赖源株和早生分株、叶片的贡献;2)移植植株生长和茎叶扩展之间对物质能量的需求变换,导致了无性系的生长格局及无性系构件和生物量在空间上的分配与配置差异;3)以5 cm×5 cm草皮间铺栽植在密度为D2(40 cm×40 cm)时,主茎长(22.33 cm)、叶片数(28.38片)、节数(24.76节)和节长(1.42 cm)的均值达最大值,呈最佳生长状态,为合理的建植密度;4)随密度增加,间隔子长度递减,分枝角度增加,分枝强度减小,体现了在密度影响下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