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1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093篇
林业   1153篇
农学   1306篇
基础科学   975篇
  1977篇
综合类   8187篇
农作物   1221篇
水产渔业   914篇
畜牧兽医   3269篇
园艺   1131篇
植物保护   869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979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685篇
  2017年   923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1129篇
  2012年   1510篇
  2011年   1539篇
  2010年   1406篇
  2009年   1134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1083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1个分支,集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专家系统最新技术特点,并对专家系统在植保方向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灌溉方法对温室栽培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滴灌、渗灌、沟灌三种灌溉方法对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栽培采用渗灌灌溉,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 m3灌溉用水生产出的番茄数量是沟灌的1.9倍、滴灌的1.2倍,滴灌则是沟灌的1.6倍;在番茄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滴灌土壤水吸力平均值最大为24.20 k Pa,渗灌次之为23.11 k Pa,沟灌最小为22.01 k Pa;土壤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差异相对较小。沟灌处理番茄果实氮素含量高于滴灌和渗灌,而滴灌能够促进番茄的营养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渗灌和滴灌能有效地调控耕层土壤水分,有利于土壤养分供应,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是理想的设施番茄栽培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83.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借鉴杨志峰等将生态活度位理论从自然生态系统推演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这一思想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活度位评价指标体系;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拟定标准化原则,对陕西省省辖各地市的总生态活度位及其属性进行分析评价;在SPSS统计软件环境中,以各区域总生态活度位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市域生态活度位的三种发展模式。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咸阳、汉中的总生态活度位为优越型,其综合值界于0.774~0.847之间;西安、安康、商洛、延安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过渡型,其综合值界于0.497~0.706;铜川、榆林、渭南的总生态活度位为贫乏型,其综合值界于0.295~0.427。  相似文献   
84.
蔬菜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菌株HJT2-1种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地区7个区县的蔬菜大棚土壤中分离出的306株细菌菌株为试材,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研究306株细菌菌株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菌株HJT2-1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1.3%,其温室盆栽防效为55.6%,略低于阿维菌素防效。采用对细菌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分析的方法将菌株HJT2-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该试验获得了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高致死率的细菌菌株HJT2-1,为开发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以13a生的土柚砧永嘉早香柚为试材,用HR、SR二种异源四倍体花粉、土柚花粉分别对其进行授粉,研究永嘉早香柚的裂瓣控制和综合品质的提高。结果表明,用SR、HR花粉授粉不但使永嘉早香柚的裂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使果实匀称度、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都显著提高,同时,还能使果肉柔软、瘪子。相比较HR效果好于SR。土柚授粉虽然裂瓣问题基本解决,但却使永嘉早香柚由少子变成严重多子,可食率下降,肉质粗糙,果皮增厚。异源四倍体HR授粉对解决永嘉早香柚的裂瓣效果和综合品质提高,效果好于目前推行的各种方法,包括常规的异花授粉、栽培管理措施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86.
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延续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辗转,黄土高原上出现了生态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的有关理论,根据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和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概念,以及建立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目的,并尝试建立起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维持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途径。旨在通过此类研究唤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重新认识,唤醒人类对黄土高原的尊重,我们要视黄土高原为一生命体,与之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于静洁  吴凯 《干旱区研究》2008,25(2):163-168
中国绿洲区光热资源丰富,在灌溉条件下,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2005年该区人均粮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倍,小麦、玉米、棉花和葡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1%,4.2%,30.0%和23.1%。在对该区农业生产地位、农业结构特点、光温生产潜力分析的同时,利用1951-2006年区内7个气象站的逐年降水与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区水热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绿洲区气温普遍趋增,且增温明显,到了21世纪,除河套绿洲气温趋减外,其他绿洲区呈持续增温态势;降水的变化90年代河套、河西走廊和准噶尔盆地绿洲呈明显增加趋势。根据上述分析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的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建议该区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质棉花、高产粮食、优质红花、优质葡萄、优质枸杞),培育、推广优质品种,兴修水利以及发展节水灌溉等。  相似文献   
88.
区域LUCC的土壤侵蚀响应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3S技术,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榆林市1987,1999年和2002年的土壤水力侵蚀、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情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G IS平台按不同区域对测算结果进行汇总。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各类生态系统保土功能排序是园地>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降雨的年际变化和地形的空间差异是单位面积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和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1987,1999,2002年全市各类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分别是2.22×108t,1.96×108t和2.07×108t。研究期间(1987-2002年),全市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空间差异:1987,1999年南6县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保持效率显著高于北6县,而2002年北6县略高于南6县;且整个研究期间北6县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率提高显著,而南6县变化小且2002年略有下降;相对于北6县而言,南6县实际对进一步提高土壤保持效率的制约较大。  相似文献   
89.
芋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芳 《长江蔬菜》2013,(18):85-91
对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规范芋》编制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芋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叶腋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AGO1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LlAGO1。其全长4 014 bp,开放阅读框长3 687 bp,编码1 22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5.36 kD,理论等电点(pI)为9.5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LlAGO1含有PAZ和Piwi两个AGO1典型的结构域;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LlAGO1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相关同源蛋白高度相似,且与芦笋AGO1a蛋白(XP_020260210.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LlAGO1在卷丹叶腋、鳞片、根、叶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叶腋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和根中的表达较弱;腋生珠芽形成过程中,LlAGO1仅在可形成珠芽的上部叶腋表达,且在珠芽形成时表达量最高,而在不形成珠芽的下部叶腋几乎不表达,推测LlAGO1可能与卷丹珠芽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