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4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1239篇
林业   737篇
农学   672篇
基础科学   499篇
  1124篇
综合类   5580篇
农作物   817篇
水产渔业   409篇
畜牧兽医   2087篇
园艺   826篇
植物保护   595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915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拐枣(Hovenia dulcis)浓缩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为指标,进行拐枣饮料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方组合为:配制100 mL拐枣饮料所需拐枣浓缩汁的用量20 mL,蔗糖与安赛蜜用量比5.000 g∶0.020 g,柠檬酸用量0.20 g,柠檬黄与胭脂红用量比0.100 mL∶0.050 mL,黄原胶与瓜尔胶用量比0.02 g∶0.02 g。该配方配制的拐枣饮料酸甜适口,带有清淡的拐枣香气,可用于拐枣饮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研究夏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群体冠层特性、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光合性能的差异,阐明栽培模式对上述指标的调控效应,为进一步构建高效冠层结构的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泰安进行,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以当地农户栽培管理模式(FP)为对照,通过综合优化种植密度、肥料运筹和种植方式等设置超高产栽培模式(SH)、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2种优化管理模式,比较3种栽培管理模式夏玉米冠层结构、穗位叶叶绿体结构及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与FP模式相比,SH、HH模式群体上层叶片茎叶夹角小、叶向值大,中、下层叶片发育较好,叶面积指数高及高值持续期长,中部叶层光能截获率显著提高21.64%和12.63%,形成了适宜的群体冠层结构。SH、HH模式的叶绿体结构发育良好,而FP发育相对较差。SH和HH模式下穗位叶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良好且数目较多,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排列整齐、清晰,细胞内膜结构完整;FP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发育相对较差,发育不完全的类囊体占比较大,基质片层模糊且排列不整齐。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SH>HH>FP,干物质积累量及产...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糯玉米叶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对不同水肥措施的响应,选择适宜糯玉米生长的最适宜水肥管理措施.设置2个灌水水平:I0(控制4个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于适宜水平,具体为播种期、苗期至拔节前期、拔节后期...  相似文献   
54.
常规灌溉条件下自根和嫁接黄瓜灌溉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常规灌溉条件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生产中,嫁接和自根黄瓜灌溉水分配状况。结果表明,二茬口试验中灌溉水分配量顺序均为土壤渗漏>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土层贮水。其中,冬春茬灌溉水的分配比例为土壤渗漏44.3%、植株蒸腾35.4%、土壤蒸发15.7%、土层贮水4.6%;秋冬茬灌溉水分配比例为土壤渗漏49.6%、植株蒸腾29.7%、土壤蒸发13.9%、土层贮水6.8%。受根系分布状况和温室光温条件的影响,冬春茬土壤渗漏的比例低于秋冬茬,植株蒸腾与土壤蒸发的比例高于秋冬茬。冬春茬和秋冬茬嫁接黄瓜与自根黄瓜相比,土壤渗漏量分别低8.4%和3.4%,土壤蒸发量分别低12.0%和1.0%,蒸腾量分别高15.3%和4.0%,因此嫁接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55.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另外,结合保护区野外调查资料,探讨了湿地生境退化对鹤类等珍稀水禽迁徙及繁殖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建立后湿地损失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减少的趋势;核心区内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保护作用较弱;与其周边区域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显著;鹤类等珍稀水禽种群数量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而迅速减少。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为活动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6.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西北干旱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根据近195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近年来西北干旱区地表径流量变化,分析其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都升高,变暖最显著的是北疆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中南疆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大。北疆蒸发量有减少趋势外,其他区蒸发量都在增加,尤其南疆蒸发量增加趋势最大。(2)近50a来由于气候变暖,使蒸发量增大,塔克拉马干沙漠、河西走廊沙漠区和柴达木沙漠区的干旱危害加剧,这必然导致沙漠化的易发和其进程的加速。北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减少,有利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沙漠化进程的减缓。(3)气候变化和地表径流量变化有利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土地荒漠化逆转,而使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土地荒漠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7.
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延续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辗转,黄土高原上出现了生态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的有关理论,根据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和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概念,以及建立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目的,并尝试建立起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维持黄土高原健康生命的途径。旨在通过此类研究唤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重新认识,唤醒人类对黄土高原的尊重,我们要视黄土高原为一生命体,与之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区域LUCC的土壤侵蚀响应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3S技术,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榆林市1987,1999年和2002年的土壤水力侵蚀、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情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G IS平台按不同区域对测算结果进行汇总。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各类生态系统保土功能排序是园地>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降雨的年际变化和地形的空间差异是单位面积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和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1987,1999,2002年全市各类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分别是2.22×108t,1.96×108t和2.07×108t。研究期间(1987-2002年),全市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空间差异:1987,1999年南6县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保持效率显著高于北6县,而2002年北6县略高于南6县;且整个研究期间北6县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效率提高显著,而南6县变化小且2002年略有下降;相对于北6县而言,南6县实际对进一步提高土壤保持效率的制约较大。  相似文献   
59.
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计量和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延安市为例,对1978~2004年耕地资源面积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计量和协调性分析,利用SPSS软件构建耕地资源面积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回归模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耕地资源面积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减少;大部分年份延安的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型,耕地资源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短期内可接受。  相似文献   
60.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9.0,从1987和2002年2个时期的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了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了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涨落势图谱,分析了该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荒漠地、耕地、城镇及交通用地增加,其中增长最多的图谱单元是荒漠地,增加了6.18×104hm2,占总新增图谱单元的60.2%,主要来源于牧草地、耕地、其它未利用地及林地的土质退化;其次是耕地,其图谱单元增加了1.8×104hm2,主要来源于对荒漠地的治理开发和对其它未利用地的开垦。牧草地、林地、水域及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图谱单元是牧草地,减少了3.74×104hm2,占总减少土地图谱单元的50.92%,主要转移为其它未利用地和荒漠地;其次是9 933.32 hm2的其它未利用地图谱单元的减少,主要转移为荒漠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