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327篇
基础科学   154篇
  355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341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树体电容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107杨为研究材料,对树体干部电容和叶片电容的内在生理学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木叶片电容与单位质量叶片离子外渗液电导率、叶片细胞离子外渗百分率及叶片绝对含水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单位质量叶片总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树木的干部电容与胸径、树皮相对膨胀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树木干部"单位电容"的概念,健康树木与衰弱树木的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2.
为了预防和控制鸟撞事件频繁发生,保证飞行安全,作者采用了样线法对咸阳国际机场及周边的鸟类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结果表明,咸阳及周边地区共有鸟类152种,其中留鸟57种,占总数的37.5%;夏候鸟23种,占总数的15.1%;冬候鸟30种,占总数的19.7%;旅鸟42种,占总数的27.7%。优势种较少,种类包括麻雀、家燕和灰椋鸟,其中燕科鸟类撞机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本文就燕科鸟类撞机事件发生规律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鸟撞灾害生态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aromomycin against cryptosporidiosis in naturally infected lamb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36 cross-bred neonatal lambs, 3-10 days old, were used. On the first day that lambs showed diarrhea (Day 1)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infected control group (14 lambs) remained unmedicated whereas the two other groups were orally medicated with paromomycin solution (Humatin((R)), Parke Davis, France): 12 lambs (Group A) at 100mg/kg per da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Days 1-3) and 10 lambs (Group B) at 200mg/kg per day for two days (Days 1 and 2). Drug efficacy was assessed by evaluating the presence of diarrhea, oocyst shedding and weight gains from Days 1 to 23.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icacy of paromomycin in reducing both cryptosporidial oocyst output and severity of clinical signs. On Day 4, all unmedicated lambs remained infected and excreted large numbers of cryptosporidial oocysts (mean score: 2.5) whereas oocyst output had stopped in most medicated lambs (>60%) and low numbers of oocysts were excreted in the remaining lambs (mean score: 0.45 in Group A and 1 in Group B). Mean oocyst excre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medicated lambs from Days 2 to 5 (P<0.05). Treatment also reduced, but not completely prevented, clinical symptoms although diarrhea stopped in most medicated lambs just after drug withdrawal. The mean weight gains of Group A lamb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unmedicated lambs throughout the study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rom Days 1 to 11 (1.99+/-0.81 versus 1.47+/-0.53) (P<0.05). By contrast, the growth rate of Group B lambs from Days 11 to 23 was impair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wo other groups (P<0.05)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Days 1-23).  相似文献   
994.
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伪狂犬病毒gD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的可用于检测伪狂犬病毒的PeR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采用LightCycle 480荧光定量PCR仪,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1-1.0×10^10拷贝,灵敏度可达2拷贝,比常规PCR高100倍。该方法检测时间短,速度快,仪器的运行时间仅为1h,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PCR。对15株猪伪狂犬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猪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无非特异性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和常规Pe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定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望用于,临床上伪狂犬病的检测和病毒分布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95.
牛口蹄疫病毒VP2结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牛口蹄疫(FMD)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将口蹄疫病毒(FMDV)的VP2基因,通过pPROEXTM HTb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获得大小为35ku的重组VP2蛋白(rVP2),western blot证实rVP2可与FMDV5种血清型的牛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复性的rVP2为抗原建立了FMDVrVP2间接ELISA方法。重复性试验证实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交叉试验表明,该抗原不与常见的其他7种牛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检测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牛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100%;检测感染血清敏感性为97.3%;检测O-AsiaⅠ的二价苗免疫牛血清,与4种商品化试剂盒比较,其符合率分别为69.0%、95.0%、90.4%和86.8%。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口蹄疫感染和免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96.
柔嫩艾美耳球虫交叉抗药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雏鸡为试验对象,以抗球虫指数(ACI)为判断指标,检测5 mg/kg马杜霉素,70 mg/kg盐霉素,1 mg/kg 地克珠利对抗盐霉素株、抗地克珠利株和实验室保存的敏感株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马杜霉素对3 个虫株都有很好的抑杀效果,地克珠利也可有效地控制抗盐霉素株,同时,盐霉素也可有效地控制抗地克珠利株,说明盐霉素和地克珠利2种药物之间没有交叉抗药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基于1950—2022年时间序列ERA5再分析降水数据,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旨在保障跨流域调水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云模型以及Copula函数等方法,分析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变化趋势以及丰枯遭遇特征。[结果](1)1950—2022年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分别按照年降水量34.75和39.35 mm/(10 a)幅度减少,水源区年降水量存在43 a的主周期,受水区年降水量存在55 a的主周期。(2)云模型隶属云图夏季降水量分布不均且离散程度较高,而冬季分布均匀且较集中。(3)调水不利的组合汛期和非汛期遭遇频率分别为23.15%和25.92%。[结论]水源区和受水区年降水量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水源区丰枯交替变化显著;南北丰枯异步概率大于丰枯同步,同枯频率不高,有利于调水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98.
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科学有效掌握国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优化与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的基本前提。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围绕"过程-格局-驱动"的逻辑主线,基于2000、2010和2020年遥感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弦图可视化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刻画国土空间演变过程,借助重心偏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明晰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格局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解析国土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规模与结构变化日益显著,不同类型之间发生着农业空间内部互换、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互换以及城镇空间向生态空间的转移过程。2)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国土空间重心偏移呈同向连续和异向迂回现象,沿海地区的HH集聚和LL集聚特征显著,并在不同时期表现为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占用生态空间转向城镇空间反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特点。3)2000—2020年黄河三角洲前后两个时期国土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存在差异,由早期的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控因子逐渐转向后期以政策制度环境为主导的驱动机制。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秩序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99.
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具有多能互补特性的能源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架构和利益主体间关系,从清洁低碳水平、安全可靠水平、能源利用水平、高效经济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维度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1-CV离差最大化综合赋权-多层次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该研究可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最优规划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的水稻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水稻秸秆及养分资源量,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以及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1988-2018年在全国稻作区的水稻土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地区不同年份的水稻秸秆和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国近10 a(2009-2018年)水稻秸秆和氮磷钾(NPK)养分资源年均量分别达到1.69×108t和452.09×104t,比1988-1998年增加0.23×108t和61.50×10~4t,东北增幅最高。全国水稻秸秆及养分资源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长趋势,第一阶段(1990s-2000s)和第二阶段(2000s-2010s)水稻秸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18.11×104t/a和211.47×104t/a,N、P、K养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0.15×10~4)、(0.02×10~4)、(0.31×104)t/a和(1.76×10~4)、(0.25×10~4)、(3.66×10~4)t/a。70%以上的水稻秸秆和养分资源分布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西南,以长三角最高(4.15×107 t,NPK 111.05×104 t),华南最低(2.20×107 t,NPK 58.54×104 t)。30 a来,全国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秸秆还田带入农田的氮(N)、磷(P)、钾(K)养分量持续稳定增加,占化肥年均施用量的比例为10.88%~12.53%、11.83%~17.13%、116.22%~122.62%。全国水稻秸秆还田的氮、磷、钾肥年均可替代量为(28.90±0.14)、(5.80±0.03)、(180.46±0.52)kg/hm~2,各区以长三角最高(N:(34.44±0.20)kg/hm~2、P:(6.91±0.04)kg/hm~2、K:(129.23±0.74)kg/hm~2),华南最低(N:(25.80±0.23)kg/hm~2、P:(5.18±0.05)kg/hm~2、K:(96.83±0.87)kg/hm~2)。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资源,是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