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林业   247篇
农学   327篇
基础科学   155篇
  359篇
综合类   693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341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MADYMO的乘员正面碰撞侧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模拟的软件MADYMO建立正面碰撞模型(乘员侧)。模型的响应与加速度滑台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包括大腿力、腰带力、肩带力、颈部力(FX,FZ)、颈部弯矩(MY)、胸部位移,以及髋部、胸部、头部的加速度的响应。介绍了利用MADYMO软件建立正面碰撞侧约束模型的一般过程,以及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22.
Li Lin;Jin Hejiang;Huang Xinhe;Cao Bingwei;Wu Lihui;Liu Pingping;Qu Mengmeng;Wu Houbin(The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5,China)  相似文献   
23.
24.
设计和合成了病毒唑的光探针:5-叠氮基-1-1-(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酰胺(1)和3-叠氨-1-(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5-酰胺(2),并以光探针1的前体化合物5-叠氮基-1-(2,3,5-三乙酰基-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3-酰甲酯(3)为模型化合物,初步研究了叠氮基-1,2,4-三唑的光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环戊烷和甲醇)中,化合物3在光辐射下得到不同光化学产物,其光化学反应速度快,主要产物明显,且对碳-氢键的插入能力要比插入氧-氢键的强。  相似文献   
25.
暗管排水在降低地下水位过程中普遍存在悬帷段,悬帷段的存在对于暗管排水理论计算提出了挑战。该研究考虑悬帷段对排水流量的影响,提出了悬帷段作用下的暗管排水流量计算公式,基于HYDRUS模型得到不同暗管间距、暗管埋深、不透水层深度以及土壤质地条件下的排水流量模拟值及理论计算公式中的作用水头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壤质地以及悬挂水头影响下排水流量理论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悬帷段的暗管排水流量公式计算值与模拟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提出的6种组合公式计算值与模拟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1%,其中Hooghoudt-Ploeg-B.И.阿拉文公式以及Hooghoudt-Ploeg-Kirkham公式误差更小,此2个理论公式也通过了已有文献的验证,而不考虑悬帷段条件时采用Hooghoudt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则普遍小于模拟值,误差可能超过50%;从不同土壤质地来看,提出的考虑悬帷段的暗管排水流量计算公式在粉土和壤土的适用性最高,其次是砂土;此外,该研究初步证实了悬挂水头和单长暗管排水流量与渗透系数比值之间成线性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农田排水理论及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了解添加含氧燃料和废气再循环技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共同作用对颗粒结构及分形特征的影响,运用颗粒分级采样装置采集了EGR率分别为0、10%、20%时,柴油机燃用正丁醇质量百分比为10%的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N10)的燃烧颗粒(N10EGR0、N10EGR10%、N10EGR20%),通过电镜试验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不同EGR率对正丁醇/柴油燃烧颗粒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颗粒群的微观结构、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基本碳粒子的层面间距、微晶尺寸等物理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10EGR0、N10EGR10%、N10EGR20%燃烧颗粒群整体呈现团簇状结构,颗粒粒径范围主要集中在30~70 nm之间,呈正态单峰分布;随着EGR率的增加,粒径范围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平均粒径逐渐增大,N10EGR20%与N10EGR0相比,平均粒径增大约为19%;计盒维数逐渐减小,表明颗粒间的团簇程度逐渐减弱。不同EGR条件下的基本碳粒子结构相似,呈指纹状球形碳层结构,随EGR率的增加,基本碳粒子的内核碳层排列无序性和外壳石墨晶体结构无规则性增强,平均层面间距和弯曲度逐渐增大,微晶尺寸逐渐减小。该研究为含氧燃料与EGR共同作用对颗粒的形成机理以及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基于地形校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拟研究对碳平衡监测及深入理解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高空间分辨率、短重访周期的遥感数据和地形校正成为精准模拟山区植被NPP研究的必然选择。在利用DEM数据对太阳总辐射和气温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区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因子、温度胁迫因子、水分胁迫因子和典型植被类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构建了改进的CASABTC估算模型,利用HJ-1CCD数据模拟了2009年大别山区植被的NPP,并探讨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该文模拟值与MOD17A3的精度验证结果分析,基于地形校正的CASABTC模型和HJ-1数据适合精确模拟山区植被的NPP;研究区NPP在冬季比在春、秋、夏季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大。2)该文模拟的年NPP平均值为413.7 g/(m2·a)比MOD17A3平均值偏小4.9%,在空间分布上前者更加详细,地表特征更明显。3)研究区2009年NPP模拟值范围为0~1143.6 g/(m2·a),研究区总面积66.1%的NPP值在200~600 g/(m2·a)之间;年总NPP为9.891×106t,约占全国年总NPP的3.2‰,整体上呈现高、低值区交错分布的不规则特点。4)月NPP值随季节而变化,所有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曲线都呈典型的单峰分布,且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季节变化幅度有差别。月NPP值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太阳总辐射及NDVI的季节变化基本吻合,而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与NPP无相关性特点。5)各植被类型的月NPP和总NPP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逐渐变大,对于后者当海拔高度上升至1100 m时达到最大值,继续上升,其保持在600 g/m2左右不变。该研究可为后续基于HJ-1数据的山区植被NPP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沼气建设为核心的“一池三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肯定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一池三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总结了四川省在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推广沼气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当前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固化土结构沼气池是在传统以砖砌体沼气池和混凝土现浇沼气池建造基础上,利用土壤固化技术建造的一种新型户用水压式沼气池。将固化土作为池底结构材料和池壁材料,在冲积土、紫色土、黏土等3种土壤条件下建造了不同组合模式的固化土结构沼气池。经破坏性极限压力试验表明,所建沼气池均符合国家《户用沼气池质量检验验收规范GB/T4751-2002》标准。对固化土结构沼气池与传统沼气池建造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部分建池材料实现就地取材,商品建材的使用量和运输量减少,建池成本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0.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