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林业   276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169篇
  390篇
综合类   799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386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Banana hybrids with resistance to Yellow Sigatoka and Black Leaf Streak disease were evaluat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burrowing nematode Radopholus similis and to the lesion nematode Pratylenchus coffeae in a growth chamber at 24–28°. Plants produced by tissue culture were acclimatised for 6 weeks prior to inoculation. Forty-five day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nematodes, the root systems were processed and nematode numbers assessed. Two cultivars of Grande Naine (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ITC1256 and cv902) and one cultivar of Yangambi Km5 (Musa AAA, Ibota subgroup, ITC1123) were used respectively as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controls. Results based on multiplication rates and root infestations showed that three of these hybrids (FB918, FB919 and FB924)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resistant control Yangambi Km5 with a lower multiplication of R. similis. Similarly four of these hybrids (FB918, FB919, FB920, FB924) showed a lower multiplication of P. coffea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ame resistant control.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shows a partial resistance to both nematode species, R. similis and P. coffeae within synthetic hybrids of M. acuminata, adding an important extra value to these dessert banana hybrids formerly bred to resist to Mycosphaerella leaf spot diseases.  相似文献   
992.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传播途径及对寄主的持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感染美国白蛾4龄和5龄幼虫,并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的残余带毒试虫进行室内传代饲养.结果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不仅具有直接致死作用,而且对蛹重和雌虫产卵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寄主昆虫.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证实HcNP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寄主种群中.  相似文献   
993.
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对菜蕞品质创新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有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分析的研究报道.利用ISSR技术对菜薹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00个ISSR引物中,只有引物UBC843的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性,找到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462 bp.与白菜其它育性相关序列比较,同源性均低于50%.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经F2群体验证,ISSR引物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很有可能来自核DNA.  相似文献   
994.
长寿命路面是适合我国超重载交通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参考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思想,给出长寿命路面精确定义,提出长寿命路面设计标准,并在结构设计和材料方面提出要求.结合许尉高速公路建设,提出长寿命路面一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995.
石塘—兴安落叶松林在几乎没有土壤的条件下,能够生长繁衍,一旦群落遭到破坏,是难以恢复的。通过分析石塘—兴安落叶松林的生长过程,发现其生长规律,为保护石塘—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群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链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单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经(Gly4Ser)2Linker连接,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ZEN2 scFv。将ZEN2 scFv与碱性磷酸酶(AP)编码序列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基因ZEN2 scFv-AP,构建到pE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中均检测到1条分子质量为75 ku的可溶性蛋白条带,ELISA分析证实,细菌表达的ZEN2 scFv-AP融合蛋白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建立快速、灵敏、经济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ELISA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998.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产生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相似文献   
999.
试验尝试构建成体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的嵌合共生胚胎。取成年人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慢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标记EGFP荧光蛋白,同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结果显示慢病毒高效标记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荧光蛋白,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环境作用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与小鼠胚胎形成嵌合胚,嵌合囊胚形成率为38.08%,表达EGFP荧光蛋白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嵌合到小鼠胚胎的不同部位。嵌合胚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嵌合到小鼠内细胞团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的组成,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组成的胚胎占嵌合胚比率为1.74 %。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环境作用可以成功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形成嵌合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尝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人成纤维细胞系。取成年男性包皮皮肤的皮下组织,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脂质体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果显示,来自成年人包皮皮下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具有快速的增殖和稳定的生长性能。脂质体介导转染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不稳定,阳性细胞表达率低,转染后的人成纤维细胞变得更为细长,细胞生长速度降低。慢病毒载体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高效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细胞生长性能和形态没有变化,经过多次传代和冻存复苏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慢病毒介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显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9.85%,并且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均一程度为76.05%。试验证实了慢病毒载体能够高效稳定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