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9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235篇
  384篇
综合类   2405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870篇
园艺   457篇
植物保护   21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为了探索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选取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4个因素,采用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鲜薯产量、干物质率、T/R(蔓、薯鲜重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_3B_1C_3D_2,即施用复合肥、甘薯品种选用商薯19、覆盖黑膜、种植密度为59 895株/hm~2时的鲜薯产量最高。肥料种类以复合肥的茎叶产量、干物率及鲜薯产量最高;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及T/R影响效应最显著;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种植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92.
[目的]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肥力及其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对南方桑园土壤肥力及健康的影响机制与应用前景,为构建稳定高产、可持续发展的桑树栽培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2个处理,其中,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是将水稻秸秆切碎、自然堆沤50~60 d后覆盖于桑树根系两旁,覆盖45 d后分别采集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的土壤样品,利用传统的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β-葡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P<0.05,下同);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菌群Chao1和Shannon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门分类数量均为11个,但二者的优势细菌门分类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对照桑园土壤,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急剧增加,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Verrucomicrobiota的相对丰度急剧下降.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属分类数量分别为23和24个;与对照桑园土壤相比,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虽然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Dongia、Candidatus_Udaeo-bacter和norank_f_JG30-KF-AS9等优势细菌属部分缺失,但富集了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f_Methyloli-gell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等特有优势菌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特有细菌属为199个、特有细菌种为390个,分别是对照桑园土壤特有细菌属和细菌种的3.75和2.52倍.[结论]秸秆覆盖还田不仅显著提高桑园土壤肥力,还改变桑园土壤优势细菌不同(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比例,形成更丰富多样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而有助于维护桑园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293.
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持久、安全运行,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解决农村供水用电问题、落实水费财政补贴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94.
湿地土壤磷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湿地作为响应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土壤磷分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对应用较广的磷分级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95.
网格环境下的资源选择问题因为选择范围广、实体陌生程度高而颇具挑战性.高效资源共享和使用离不开高可信性的保障.将信誉机制引入网格环境下的资源选择,旨在于提高可信性和可靠性保障.根据信誉的多客面性和不确定性,以模糊偏序关系上的评估决策思想为指导,该方法对资源提供方的多方面信誉状况进行模糊偏序关系建模、信息融合,依据最后得到的综合排序,进行资源选择决策.与有关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统筹兼顾性.  相似文献   
296.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8、24和36 h的葡萄叶片总RNA,利用基于Gateway技术的CloneMiner II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首先将cDNA与pDONR222载体进行BP重组反应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初级文库;然后初级文库质粒与pGADT7-DEST载体通过LR重组反应,重组反应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次级文库;再随机挑取次级文库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最后利用ImageJ软件和PCR反应分别统计库容量和鉴定重组率.[结果]构建的初级文库库容量为4.6×107 CFU,次级文库库容量为2.7×107 CFU,均达到构建cDNA文库的标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1000~2000 bp,且具有很好的多态性,文库质量较高.[结论]构建的霜霉菌诱导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要求,可用于筛选霜霉菌致病效应蛋白在寄主体内的靶标及霜霉菌侵染寄主葡萄早期抑制寄主免疫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97.
为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产区苹果安全越冬的影响,结合现有成果提出了分别表征果树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极端低温危害风险和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4个农业气象指标,利用1961—2015年中国苹果主产区的气象资料,分黄土高原、环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南高地和新疆5个产区,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苹果安全越冬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苹果产区越冬期升温明显,霜冻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初冬首次低温与初霜日间隔缩短导致渤海湾北部产区、黄河故道及北疆苹果的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增加。越冬期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和极端低温危害风险总体降低,特别是中高纬度表现明显,而黄土高原和新疆产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较大。同时黄土高原、辽宁、川西和北疆等产区苹果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有所增加。总体上,苹果深度休眠期的冬季极端低温和持续性低温冻害风险有所降低,而初冬和脱驯化期低温冻害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98.
百合病毒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百合病毒的种类和危害,系统地介绍热处理、茎尖培养、珠芽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抑制剂结合茎尖培养等5种脱毒方法,以及利用指示植物、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百合主要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9.
为探索有利于银白鱼人工繁殖中的附着介质,提高孵化效率,选取4种受精卵附着介质(纱窗网、棕片、砾石、瓦片),开展了银白鱼人工繁殖试验,对不同产卵介质条件下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孵化时长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银白鱼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90%,采用4种介质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棕片(80%)、纱窗网(70%)、砾石(45...  相似文献   
300.
用300只10月龄产蛋鹌鹑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饲喂全价基础日粮,试验组B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油菜花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组C添加0.5%的含有红椒粉和甜茶粉的天然添加剂,试验期15天。测定第0、5、10、15天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指数及蛋黄色泽度(RCF)。结果表明:B和C蛋黄色泽度明显高于A(P<0.01),同时B高于C(P<0.05);B和C蛋黄指数显著高于A(P<0.05,P<0.01),且第15天时B显著高于C(P<0.05);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说明:该两种复合天然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鹌鹑蛋黄色泽度和蛋黄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