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19篇 |
免费 | 752篇 |
国内免费 | 8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5篇 |
农学 | 604篇 |
基础科学 | 361篇 |
1017篇 | |
综合类 | 4932篇 |
农作物 | 603篇 |
水产渔业 | 398篇 |
畜牧兽医 | 1582篇 |
园艺 | 901篇 |
植物保护 | 4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503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454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346篇 |
2015年 | 470篇 |
2014年 | 528篇 |
2013年 | 696篇 |
2012年 | 940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904篇 |
2009年 | 756篇 |
2008年 | 759篇 |
2007年 | 634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371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3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期刊回溯建库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利用汇文系统进行期刊回溯建库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994.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995.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6.
芥菜农杆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农杆菌导入法,探讨了影响芥菜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参数,初步建立了以MS 6-BA(2.0mg/L) NAA(0.2mg/L)为分化培养基,预培养时间3或4d,共培养时间4d,农杆菌浓度D600nm为O.5,浸菌时间10min,筛选压Kan为25mg/L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997.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AHP,从社会、经济、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5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江华县涛圩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应尽快实施;其他4个项目综合效益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择优实施.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施用蚯蚓粪后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的变化。选择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方凌垦区的滨海盐碱地,于2019年10月将蚯蚓粪以0(VC0)、25(VC25)、50(VC50)、100(VC100)、200(VC200) t/ha施用量一次性施于田间,2022年10月采集耕层(0 — 20 cm)土壤样品,测定其可溶性有机碳、钙结合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态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计算碳库管理指数,并采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用蚯蚓粪相比,施用超过50 t/ha的蚯蚓粪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显著,SOC含量增加了35 %—97 %,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27 %—104 %,钙结合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9 %—26 %,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了6 %—94 %,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分别增加了14 %—124 %和37 %—85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6 %—92 %;土壤中脂肪族碳与芳香族碳的比值减小,烷基碳/O-烷基碳以及疏水碳/亲水碳的值增大,表明土壤有机碳的结构稳定性有所提升。综上,施用蚯蚓粪对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且在50和100 t/ha施用量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9.
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 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中,优势菌根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建德市马尾松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中性脂肪酸、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测定优势菌根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以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AMD)取代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ECMD),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36.81%,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显著提高了53.85%,AM真菌生物量提高了25.57%,ECM真菌生物量下降45.04%,并且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受到更严重的氮限制。磷脂脂肪酸分析显示,相比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革兰氏阳性细菌(G+)以及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之比(G+/G-)分别显著下降了21.47%和6.46%。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和ECM真菌占优势的森林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AM真菌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显著相关。GRSP含量下降以及不同类型菌根真菌招募微生物类群不同是导致ECM真菌占优势森林土壤有机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被阔叶林替代后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为解决南方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水肥药人工管理作业中存在的灌溉均匀性差、化肥和农药浪费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阐述了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为控制核心,构建了注肥量在线调控及整机变量喷灌控制系统。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装置喷灌均匀性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应用单目标优化方法对喷灌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干管入口水压0.20 MPa、球阀开度90°、喷头喷角80°,此时装置的喷灌均匀性为92.69%;构建了氯化钾肥液质量浓度与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值的线性模型,开展了装置变量灌溉施肥性能试验,3种喷灌等级下各作业区的肥液EC值分别为1.65、1.66和1.68 mS/cm,平均喷灌强度分别为900.85、1092.04和1263.67 mm/h,施肥均匀系数分别为85.21%、87.86%和91.62%。采用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开展水稻育秧田间管理试验,华航51常规稻和广8优165杂交稻的秧苗长势均匀度均高于95%,成毯性良好,各项素质指标满足机插作业要求。所设计的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能够满足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作业要求,对提高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机械化水平、保证秧苗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