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5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890篇
基础科学   544篇
  1163篇
综合类   3884篇
农作物   603篇
水产渔业   439篇
畜牧兽医   1407篇
园艺   482篇
植物保护   60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采用冰水和空气2种介质,对低温火腿进行冷激处理,选择不同的处理时间,在10℃温度条件下贮藏,通过对pH值、TVB-N值,以及菌落总数的分析,确定冷激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冰水混合物冷激处理的效果优于冷空气冷激处理,可以延长低温火腿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72.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米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灌浆前期(花后0~10 d)和灌浆中期(花后10~20 d)的高温(35℃)对米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温CK (25~27℃)相比,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总体上前期(0~10 d)大于中期(10~20 d),且因供试品种和粒间位置而异。灌浆前、中期高温处理,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粗蛋白含量;其中,温度对二次枝梗与同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碾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与较早开花的籽粒;前期高温显著增加了一次枝梗和各枝梗上开花较早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前期高温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对一次枝梗籽粒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不同供试品种对花后不同温度处理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程度亦受花后温度胁迫时段的不同而异。生产上通过合理安排播期、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ESP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装备ESP系统的车辆必须满足性能试验以保证系统对车辆极限工况下出现的过度转向趋势有足够的干预,使车辆进入稳定的工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建立的ESP系统性能评价的试验、法规,还介绍了各国现有ESP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法规,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4.
选取主要农作物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热力学特性以及成型设备工程技术参数,对农作物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与煤的能量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秸秆类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由于其生产耗能高,仅当煤从生产地到使用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超过4 000 km时,此类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与煤具有近似同等的能量竞争力;而对于果壳类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其生产耗能较低,临界输送距离较短。当煤从生产地到使用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超过2200 km时,基于果壳类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比煤更有能量优势;当煤从生产地到使用地之间的输送距离处于1500~2200 km时,基于果壳类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与煤具有近似同等的能量竞争力;当煤从生产地到使用地之间的输送距离小于1000 km时,则基于果壳类的固体废弃物致密成型燃料失去了能量优势。  相似文献   
17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6.
邢朝斌  沈海龙  刘岩  罗玲  范少辉 《种子》2006,25(7):44-45,49
以刺五加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在DNA水平上分析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1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它们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愈伤组织与无菌苗相比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7.
树木细根主要研究领域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根是树木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论文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树木细根研究现状,对细根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即细根分解、细根寿命、细根周转和细根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述,并指出寻找适宜的研究方法、明确细根的定义、认识细根的异质性及探究影响细根周转的因子和机理是树木细根各研究领域未来需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论文的概述皆在帮助研究者全面认识国内外细根各领域的研究概况,同时也为细根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从而加快中国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8.
从采收成熟度、预冷技术、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冰温贮藏、变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桃果实贮藏保鲜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9.
理化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小豆品种京农6号种子,分别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0.5%、0.9%和1.4%处理12h和24h)、电子束(100、300、600Gy)、60Co-γ(400Gy)诱变处理,将处理后的种子种于大田,鉴定后代植株性状的变异。观察表明,EMS诱变的变异类型最丰富、60Co-γ射线次之、电子束产生的变异类型较单一。EMS处理小豆以浓度0.5%和0.9%处理24h为宜;0.5%EMS处理的粒色和荚色变异突出,有鲜红、黄白、绿白粒色和黑荚、褐荚、黑褐荚变异;0.9%处理的叶形变异突出,有鸡爪叶、剑叶、肾形叶、小密叶等突变类型;电子束诱变后,M2变异率分别为4.09%、3.64%和2.22%。400Gy60Co-γ射线处理种子,后代变异率为7.23%。通过两年的鉴定筛选,获得937个EMS诱变M3代株系,934个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诱变M2代株系,已得到株高、叶形、叶色、粒形、粒色、荚色、无分枝、多分枝、叶簇生、分枝簇生、光叶、蔓生、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松散、育性、成熟特性等突变体材料1490份。本研究为小豆基因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及其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为小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0.
摘要:以中苎一号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苎麻品种中苎一号叶片愈伤诱导、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10秒,再用0.1%升汞灭菌8分钟,同时滴入1-2滴1% HCL效果最好。中苎一号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为1/2MS;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1/2MS+0.05mg/L TDZ+0.01mg/L IAA+0.03mg/L 2,4-D;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 1/2MS+0.5mg/L TDZ+0.02mg/L 2,4-D+0.03mg/L I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2mg/L TDZ+O.O5mg/L NAA+0.02mg/L IAA,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再生率达到了2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