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7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2000篇
林业   1603篇
农学   1621篇
基础科学   1365篇
  2319篇
综合类   8526篇
农作物   1378篇
水产渔业   955篇
畜牧兽医   3294篇
园艺   1439篇
植物保护   1029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989篇
  2021年   999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1043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1083篇
  2014年   1028篇
  2013年   1290篇
  2012年   1667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593篇
  2009年   1501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菇房环境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很大,由工人根据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来判断菇房环境是否适宜,会由于个体主观差异或人为因素不能及时判断,造成菇房环境调节滞后,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获取杏鲍菇形态特征的蚁群算法改进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分割算法,该算法能够针对杏鲍菇生产中获取的图像,进行有效地分割,从而满足自动获取杏鲍菇形态特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2.
蓝塘猪和长白猪leptin和leptin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阶段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mRNA和下丘脑中leptin受体基因mRNA的变化,并对2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血液中lepti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蓝塘猪180日龄时皮下脂肪中lepti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阶段,而与长白猪相比,蓝塘猪除1日龄低于长白猪外,其它各个阶段均高于长白猪,180日龄两者差异极显著;长白猪各阶段间差异不显著;(2)蓝塘猪180日龄时下丘脑中leptin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阶段,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且显著高于1日龄和27日龄,蓝塘猪与长白猪1日龄时差异显著;(3)蓝塘猪血清中leptin浓度各阶段均高于长白猪,两品种均是150日龄时最高,蓝塘猪150日龄显著高于27日龄和180日龄,长白猪各阶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3.
咖啡碱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咖啡碱对茶树4种主要叶部病原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赤叶斑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咖啡碱质量浓度为1~10mg.mL-1时,抑制率为33.0%~100.0%,对4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7、1.860、0.937、1.889mg.mL-1;而EGCG在试验设计浓度下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筛选茶叶中的主要抑菌物质,将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和茶渣分别添加到PDA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茶树叶部病原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褐色叶斑病原菌),分析不同添加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5种处理抑制率为-32%~70%,且5种处理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作用趋向一致,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茶渣。上述结果显示:咖啡碱是茶树叶部病原真菌的一种抗菌物质,儿茶素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没有抑制作用,茶树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可作为评价茶树品种抗病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84.
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浓度NaHSO3(或SO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应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作用机理是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光呼吸抑制说、光合磷酸化促进说和光合机构保护说3种观点。对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85.
长颈鹿脾脏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反刍动物免疫器官的结构特征以及环境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近年来对黄牛、牦牛、双峰驼以及长颈鹿等反刍动物脾脏进行了比较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观察、探讨了长颈鹿在圈养环境下其脾脏的结构特点以及同其它动物的差异。结果表明:长颈鹿脾脏的形状和其它动物明显不同,呈扁平椭圆盘形,长约26.3 cm,宽约17.6 cm,厚约2.8 cm,断面为深红色,质地较软。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长颈鹿脾脏被膜较厚,由大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层构成,但所含弹性纤维、毛细血管并不丰富;脾小梁数量少,小梁中所含平滑肌同其他动物相比较少,有小梁动脉和小梁静脉,但不丰富,所含弹性纤维不发达;脾小结较小,生发中心不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较发达,其周围淋巴组织较厚,动脉较粗。由此可知,长颈鹿脾脏结构与其它反刍动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些差异除了与种属有关,与环境也有关。  相似文献   
986.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ABC曲线、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分析。底内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W值在0.2~0.3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内动物群落以较大型底栖动物为主,底上动物ABC曲线2个年度变化趋势亦一致,W值在-0.06~-0.02之间,说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以小型底栖动物为主,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通过对潮下带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BIOENV分析表明,盐度对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底上动物群落的分布起重要作用,其次为水温和pH值,与DO和水深的关系不大。底内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夏季、秋季、冬季与盐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7.
当归开花授粉特性和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定点定株观察,运用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等方法,对当归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归花各部形态和数量存在普遍的变异现象,雌雄蕊出现异熟现象,为雄蕊先熟。单花花期为4~5 d,依其形态和雌雄性功能表达可分为6个时期:蕾期、开花前期、雄性期、两性期、雌性期和谢花期。当归在开花第3天的花粉活力最强,相差1天后的柱头可授性达到了最强。授粉实验结果显示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同时按照杂交指数,P∕O比,当归的繁育系统最终可归结为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异交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植物外质体是病原入侵的结构和生理性屏障.本文研究外质体反应在镍诱导的、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中的作用,以探讨植物对病原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生理机制. [方法]以0.5、1.0和2.0mol·L~(-1)硝酸镍喷施三叶期水稻幼苗的第二叶及以下部位,3 d后在未处理的第三叶接种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接种后12d调查病情.测定了2.0 mol·L~(-1)镍处理或/和Xoo接种的幼苗第三叶外质体中愈创木酚POD(G-POD)、NADH-POD,二胺氧化酶(DAO)活性、H_2O_2和木质素含量.[结果]镍诱导了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其中2.0 mmol·L~(-1)镍的诱导效果最佳.镍处理下,第三叶外质体液(AWF)中和细胞壁结合的G-POD、NADH-POD,以及AWF中DAO的活性和H_2O_2水平快速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镍诱导且接种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未诱导但接种组.另外,产生H_2O_2的POD的抑制剂NaN_3降低了镍诱导的H_2O_2积累水平和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诱抗效应,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预处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ADH-POD和DAO活性上升是镍诱导外质体H_2O_2产生的原因;外质体H_2O_2和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可能参与了镍诱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系统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989.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研究大蒜长期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蒜连作0(CK)、5、10、15和20年的土壤再分别盆栽大蒜,以大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真菌数量持续上升,连作20年的土壤约为对照的2.88倍.而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只在短期内(5-10年)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10年的大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各增加了8.72%和25.81%,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分别为对照的5.63、11.60和3.35倍.连作10年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6.67%、41.67%、203.13%、23.73%和43.65%,但长期连作(15-20年)后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氨化细菌与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芳香族分解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微生物总量分别与磷酸酶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蒜连作5-1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上升,未发生连作障碍;但连作15-2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990.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品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总结了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提出了宁杂11号适合长江上游地区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为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