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36篇
  431篇
综合类   2037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738篇
园艺   294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安静 《园艺与种苗》2022,(2):24-25+39
寒富苹果是铁岭等高寒山区广泛推广种植的苹果品种,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结合当地实际,从选园、建园、造林后丰产管理、采收管理等方面对高寒山区寒富苹果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当地苹果的高产。  相似文献   
992.
院以两种毛木耳子实体粉体为原料,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毛木耳多糖水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随着粉碎细度的增加,毛木耳多糖水提液抗氧化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93.
玉米‖马铃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间作方式,能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本研究以玉米、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测定初花期和收获期马铃薯株型指标、干物质及产量,评价马铃薯在收获期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在初花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叶面积、比叶重、植株干物重及块茎干物重均大于4∶4间作模式边二行和单作,株高和叶重比规律不明显。在收获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株高、叶面积和块茎干物重大于4∶4间作处理边二行和单作,比叶重反而小于单作处理。间作模式马铃薯茎叶干物质向块茎的转移率和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率高于单作模式。初花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大于玉米,且边一行竞争力大于边二行,收获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弱小于玉米。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边一行马铃薯表现出产量优势,4∶4间作模式边二行马铃薯在2012年表现出产量优势,而在2013年表现出产量劣势。综合以上结果,生育前期间作模式边行马铃薯在叶面积、茎叶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了较大的间作优势,随着生育期推移间作优势逐渐降低,收获时仍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994.
小麦蓝矮植原体寄主范围的鉴定及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蓝矮是我国首次报道的小麦植原体病害。采用介体接种植物,症状观察和应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在接种小麦和传毒介体中均扩增出1.4kb的特异片段,鉴定出小麦蓝矮植原体新寄主7种。用巢式PCR方法对小麦蓝矮病田自然发病杂草进行分子检测,从表现症状的10种杂草中均扩增出1.2kb的特异片段。利用6种植原体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对10种杂草的扩增片段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表明:扩增片段的RFLP图谱与目前已知的16Sr I组翠菊黄化植原体的RFLP图谱相近。鉴定出小麦蓝矮植原体田间自然新寄主10种。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与室内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2,5,12,24,35,55,75 a)及当年农地(对照)的8个样地,研究该区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的平均数量为3542.5粒/m2,可萌发种子以双子叶植物为主,约占萌发总数的90%.0~5 cm土层可萌发种子数量变化于166.7~9100.0粒/m2;5~10 cm土层变化于133.38~2120.02粒/m2.土壤中可萌发种子数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近似单峰型,双子叶植物峰值主要出现在第4~6周,而单子叶植物萌发高峰在5~6周.表明在环境,气候等条件适宜时,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可萌发的土壤中的种子可形成萌发高峰.  相似文献   
996.
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标准,设计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系统.根据检测机构的组织特点,系统采用分层次的实现方式,使分属不同层次的职能部门协同运作,实现农产品质量监测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组成系统各模块的划分方式,并详细描述了核心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t\t\t\t\t目的\t\t\t\t\t旨在研究玉米马铃薯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生长与分布特征。\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坐标取样法对根系取样。\t\t\t\t\t\t\t\t\t\t\t\t\t结果\t\t\t\t\t(1)玉米马铃薯的根系质量密度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10~20 cm的土层中降低趋势最快,最大值都出现在0~10 cm的土层中。(2) 2013年和2014年马铃薯初花期玉米根系质量密度在不同土层都是边二行大于单作和边一行,边一行最小,说明马铃薯初花期间作抑制玉米边一行根系生长,成熟期玉米边一行的根系质量密度反而最大,说明成熟期促进了边一行的根系生长,导致最终了间作玉米的根系质量密度大于单作玉米。(3)无论是马铃薯初花期还是成熟期,马铃薯根系质量密度在0~10 cm土层中边一行明显大于边二行,而到>20~30 cm时边一行小于边二行,说明间作有利于马铃薯边一行根系生长的同时促进马铃薯边二行根系向更深土层扩展,使得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质量密度也大于单作马铃薯。(4)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无论在马铃薯初花期还是成熟期都有向马铃薯生长的趋势,而马铃薯根系在成熟期有向玉米生长的趋势。\t\t\t\t\t\t\t\t\t\t\t\t\t结论\t\t\t\t\t因此,玉米间作马铃薯根系分布较为合理,使得间作的根系质量密度大于单作,这为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t\t\t\t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施肥技术对防止玉米早衰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玉米叶片老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脱肥是玉米早衰的重要原因;合理的氮肥用量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用会降低玉米产量,合理用量为N16.1 kg/667m2,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基肥N用量为3.2 kg/667m2,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为9.6 kg/667m2和3.2 kg/667m2.本试验地施入锌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24头健康成体獐,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0.2%)、益生菌制剂(EM,0.1%)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单一添加,或与EM同时添加,均能够显著提高獐日粮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利用率。复合酶+EM处理组粗蛋白、粗纤维表现消化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高于对照组5.21%、5.93%(P〈0.05);复合酶+EM处理组钙、铜、锌表观消化率分别高于对照组4.43%、4.67%、5.94%(P〈0.05)。而磷、镁、锰等元素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EM处理组对獐日粮中各营养物质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复合酶和益生茵在獐日粮中营养物质利用存在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软腐病害生理机制,提高甘薯贮藏期的品质,以浙江地区甘薯主要鲜食品种‘心香’为试验材料,对其病菌侵染前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转录组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软腐病侵染后,甘薯抗氧化酶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显著提高,超微结构显示甘薯细胞结构受到严重破坏。2)甘薯软腐病侵染过程中有12 205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其中7 505个上调表达,4 700个下调表达;GO类目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被富集到细胞器、膜等细胞部位,代谢过程、生物活性和相应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注释分析可知,DEGs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碳代谢、淀粉蔗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和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本研究为进一步甘薯抗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抗病机理的解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