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111篇
  253篇
综合类   393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地下水作用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随着微咸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不合理的灌溉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该文采用大型蒸渗仪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微咸水灌溉夏玉米对土壤-作物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水位低于3 m地区进行微咸水灌溉,0~100 cm的土层内不会形成严重的积盐现象。当灌水水质为4 g/L时,灌水水质对土壤盐分环境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埋深对其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越深,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及产量越小,且随灌溉水盐分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形态指标的影响大于盐分水平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樟子松树栖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樟于松叶、枝、芽、果等部位进行组织切片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出真菌24种,其中于囊菌3种、担子菌1种、半知菌20种。这些真菌种群在樟于松树体上可分为芽栖真菌、叶栖真菌、枝栖和果栖真菌4大类,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与樟于松树龄、叶龄、枝龄、树冠层次等有密切关系。芽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叶栖真菌(特别是兼性寄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多,枝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多。樟于松树栖真菌种群组成也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发病的樟于松林分内樟于松枯梢病菌数量激增占主导地位,环境条件的恶化是促成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健康的樟于松林分内也广泛地分离到樟于松枯梢病菌,表明该病害是潜伏性的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53.
云南省再生稻种植气候生态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8个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指标中选出≥10℃年积温、9月平均温度、年降雨量、8-10月日照时数等4个主要成分作为区划分区指标。用聚类分析法,将云南省再生稻生产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滇西南高温多雨多日区,滇南低纬温暖区和滇中,滇北,滇东北高温少雨,温凉寡照区。  相似文献   
54.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害虫天敌捕食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交互效应。对白背飞虱捕食的数学模型为: Y=13.1492+0.4583x_1-0.125x_2+0.625Zx_3+1.0417X_4+13.9583x_5-0.9375x_1x_2+0.4375x_1x_3-0.0625x_1x_4+2.25x_1x_5+0.1875x_2x_3+0.1875x_2x_4-0.3125x_2x_5-0.6875x_3x_4+0.5625x_3x_5+0.0625x_4x_5+0.1008x_1~2-0.2742x_2~2+1.2258x_3~2+0.1008x_4~2+4.4758x_5~2 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及两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交互作用反应面分析。结果种间、种内个体间均存在干扰效应,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白背飞虱若虫的被捕食数与四种蜘蛛间形成多种形状的反应面。  相似文献   
55.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是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规划、完备制度"是保护地体系稳健发展的必然路径,保护地规划制度研究及建设非常紧迫。文中剖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的组织管理结构与国家公园体系的构成,梳理了国家公园体系百年发展的重要法案历程,探析了隶属NPS的丹佛规划设计研究中心(DSC)全权负责下的规划体系,发现NPS垂直式统筹管理和从"一园一法"到"基本法"进而"各专项保护"的法案发展历程,二者正是美国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建设发展的双重基石。研究启示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亟待与管理体系的重构协同发展;二是完善立法以实现强制性保护和引导性发展;三是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特征,提出由6个层级构建规划体系及其规划制度建设设想,以期探索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繁育方式桑树的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揭示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策略及差异,为桑树在消落带逆境的生态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嫁接、扦插繁殖的蜀果(SG)和澳玉(AY)桑苗,通过套盆模拟水淹胁迫(ys),在0、3、7、12、18天测定桑树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片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差异。【结果】1)叶绿素含量随水淹天数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品种桑苗之间有差异(P>0.05); 2) CK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ys处理的桑苗呈单峰曲线,且扦插繁育的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桑树叶片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处理桑树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扦插繁育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 3)随着水淹时间延长,各处...  相似文献   
57.
调查分析了武汉地区引种雷竹2年生竹林出笋期、竹笋高生长、出笋量以及幼竹高生长、地径生长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连日生长量平均最大值为24.16 cm,单株平均出笋量为18株,竹秆高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高生长量为12.47 cm.表明在武汉地区引种雷竹,竹笋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3.25 μW·cm~UV-B辐射)、T2(+6.51μW·cm~UV-B辐射)及T3(+9.76 μW·cm-2 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 mmol·g-1)和MDA(12.56 μmol·g-1)含量最高;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抗氧化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UV-B胁迫程度加强而显著增加(CK为0.17 mg·g-1,T3处理为0.26 mg·g-1),而各UV-B辐射增强处理均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各生理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自由基、MDA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OH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证实UV-B辐射增强通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红松幼苗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而红松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APX,SOD)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引起的损伤,但其防御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个伤害.  相似文献   
59.
由于森林资源总体质量的下降,木材生产中小径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小径木因其径级小、材质不稳定等缺点,使用受到限制。如何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小径木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小径木大多作为木片、造纸和人造板的原料,这种利用方式投资大、产品单一、资金回收慢、经济效益低。而将小径木经过优化选材、优化设计和优化工艺的方法,加工成集成材、重组木等,可改善或提高小径木材质,克服径级小、利用单一的缺点,满足市场对木材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60.
机载激光雷达和地基激光雷达林业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地物的三维信息,在森林参数反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在林业上的应用取得很大进展,在森林调查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在森林参数提取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概述了2种数据结合在森林参数反演中的应用,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