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0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2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1篇 |
农学 | 175篇 |
基础科学 | 67篇 |
235篇 | |
综合类 | 1152篇 |
农作物 | 177篇 |
水产渔业 | 73篇 |
畜牧兽医 | 384篇 |
园艺 | 109篇 |
植物保护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关于光谱反射率和小麦叶面指数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理论分析作出了小麦叶片7种角度分布情况下的光谱植被指数和吸收的光合辐射曲线以及叶面指数和吸收的光合辐射曲线。由实测的小麦光谱反射率数据计算出光谱植被指数,再使用这二套理论曲线可求出小麦的叶面指数。还作出了叶片7种角度分布下,小麦叶面指数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小麦叶片倾角为70°的分布和使用 ND 光谱指数具有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小豆EMS诱变叶形突变体筛选及农艺性状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浓度0.5%、0.9%、1.4%的EMS分别处理小豆京农6号12h和24h,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MS诱变变异叶形突变体223份,占突变体群体总数的18.31%,类型丰富,产生了小密叶、肾形叶、剑叶、鸡爪叶、叶缺刻等叶形突变体。浓度0.9%EMS处理24h,其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其变异率分别为4.93%、10.31%、2.69%、8.07%、3.14%。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浓度0.9%EMS处理变异类型最丰富,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高剂量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浓度0.9%浓度0.5%浓度1.4%;诱变时间不同时,处理时间越长,变异率越高,且变异类型也越丰富。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这表明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株高降低、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35.
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 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 h后呈败血症病变,96 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 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 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亡,对斑马鱼的LD50>106 cfu。SS2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对斑马鱼的LD5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菌株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6.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花器官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桔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1~5],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应用进行了研究[6~11]。1996年我们在油菜育种圃甘蓝型黄籽油菜宁油10号株系中发现了3株异常株,每株只结几个角果,角果肥大且角粒数只有1~5个,后来研究证实为雌性不育突变体,定名为FS1。雌性不育系作父本与母本混播,应用于杂交油菜制种可缩小父、母本间传粉距离,增加母本播种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初步研究表明,FS1天然授粉、套袋自交、剥蕾自交结角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为1.30-2.07粒,其雌性不育性可以遗传,花粉育性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正常,为2n=3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有关研究另文报道)。为了解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的雌性不育机制,本文从形态结构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39.
以3年生蓝莓品种"久比利"(‘Jubilee’)为试材,以无纺布育苗袋、PVC控根器、砖槽和普通塑料盆为限根容器,研究不同限根方式对蓝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开展规模化蓝莓限根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限根栽培不同程度抑制了蓝莓植株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和根系的生长构成,减小单株植物占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栽培数量。限根栽培促进果实糖分积累,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还表明,过小的栽培容积会使植物营养供应不足,根系无法得到伸展,大量缠绕在盆壁内侧。另外,栽培容器材质的透水性、透气性也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初步筛选出40 cm×35 cm无纺布育苗袋、35 cm×35 cm PVC控根器适合进行蓝莓限根生产。 相似文献
40.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as)混养系统(SC)中, 分别搭养低(SCC1)、中 (SCC2)、高(SCC3)密度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构建 3 种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综合养殖系统, 于 2020 年 7 月至 12 月逐月采集养殖系统样品, 分析了养殖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1)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6 门 54 属 81 种; 从种的数量上看,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 裸藻门(Euglen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 共包含 30 种优势种, 主要包括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及裸藻属未定种(Euglena sp.); (2)养殖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介于 2.23×105 ~28.06×105 cell/L, 生物量为 0.06~21.37 mg/L,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90~2.42, Pielou 均匀度指数范围为 0.31~0.78,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范围为 1.00~2.08, 整体多样性水平高, 群落较为稳定; (3) CCA 与 RDA 结果显示, 水温、透明度和盐度是影响三疣梭子蟹综合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混养系统中搭配中密度(75.0 kg/hm2 )和高密度(112.5 kg/hm2 )缢蛏时, 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好, 可实现浮游植物的均衡发展, 增强养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有利于三疣梭子蟹池塘综合养殖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