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01篇 |
免费 | 797篇 |
国内免费 | 10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96篇 |
农学 | 727篇 |
基础科学 | 533篇 |
1269篇 | |
综合类 | 6774篇 |
农作物 | 938篇 |
水产渔业 | 433篇 |
畜牧兽医 | 1748篇 |
园艺 | 958篇 |
植物保护 | 4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589篇 |
2021年 | 542篇 |
2020年 | 520篇 |
2019年 | 559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607篇 |
2016年 | 384篇 |
2015年 | 643篇 |
2014年 | 730篇 |
2013年 | 751篇 |
2012年 | 1212篇 |
2011年 | 1232篇 |
2010年 | 1117篇 |
2009年 | 983篇 |
2008年 | 978篇 |
2007年 | 923篇 |
2006年 | 747篇 |
2005年 | 571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225只艾维菌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饲喂处理1设为空白对照组;处理2添加猪油,设为猪油对照组;处理3、4、5分别添加低、中、高水平的浓缩大豆磷脂,为试验组.在0~3周龄猪油以2%,浓缩大豆磷脂分别以2%、3%、4%;在4~6周龄猪油以3%,浓缩大豆磷脂分别以3%、4%、5%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以替代相同比例的玉米,蛋白质水平维持不变.研究添加猪油和不同水平的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0~3周龄时,中、高水平试验组极显著地提高了采食量(P<0.01);在4~6周龄时,中水平试验组具有较大的采食量,但高水平试验组采食量有所下降;从全期来看,猪油对采食量影响不大;在0~3周龄,中、高水平试验组极显著地提高了增重(P<0.01),而且在此阶段添加油脂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P<0.05);在4~6周龄时,添加油脂极显著提高了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1);从全期来看,添加油脂可以提高增重与饲料转化率,且在0~3周龄时浓缩大豆磷脂优于猪油. 相似文献
22.
23.
24.
26.
山羊高床舍饲配套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羊高床舍饲技术通过修建标准化山羊圈舍,实现山羊饲养过程中对山羊个体的有效控制和辅助,降低饲养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通过带动种草养羊、养羊与沼气结合,在实现山羊饲养的同时,促进了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27.
内毒素诱生自由基致兔血循环系统损伤及CA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56只健康白兔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 组)8只,ET处理组( 组)、CA保护组( 组)各24只,第1、2、3、4和5小时分别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样品,检测血浆T-AOC、T-SOD活性和MDA含量,第2和第5小时捕杀并迅速采集心脏制备组织匀浆,检测心脏GSH、GSH-ST、GSH-Px活性,研究内毒素(endotoxin,ET)诱导休克兔产生自由基对血浆和心脏的损伤及阳离子A(cationA,CA)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相对稳定; 组MDA含量比 组升高(P<0.01),T-AOC、T-SOD活性比 组降低(P<0.01),而 组的MDA、T-AOC、T-SOD显著高于 组(P<0.05);除心脏GSH-Px活性第5小时降低不明显外, 组GSH、GSH-Px和GSH-ST活性显著降低(P<0.01), 组比 组GSH、GSH-Px、GSH-ST活性高(P<0.01)。结果提示:CA能减轻ET诱生自由基所致的过氧化损伤,有效缓解内毒素引起的血液循环系统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28.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9.
急性热应激对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适应5d。第6天利用环控舱对5只试验羊进行38℃急性热应激处理12h,采集热应激前(0h,20℃)和热应激后2、4、8和12h试验羊血样。分别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淋巴细胞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热应激时间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AOC(P<0.05)、SOD(P<0.05)和GSH-Px(P<0.01)活性均在热应激8h后显著下降,MDA含量在热应激4h后显著增加(P<0.05)。2)热应激时间对血清免疫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2含量分别在热应激4、8、8和4h后显著增加(P<0.05);IL-4(P<0.01)、IgG(P<0.01)、IgM(P<0.01)和IgA(P<0.05)含量分别在热应激12、4、4和4h后显著下降。3)热应激时间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的表达量。HSPA1A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热应激4h时达到峰值,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P<0.01);HSPA6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2h时显著升高(P<0.01),4h后恢复到应激前水平(P>0.05);HSPA8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4(P<0.05)、8(P<0.01)、12h(P<0.01)时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38℃急性热应激能够抑制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血淋巴细胞HSPA1A、HSPA6和HSPA8基因的表达量,其中HSPA1A对热应激温度和时间更敏感,可作为山羊热应激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0.
野生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某野生动物园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试验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40种野生动物及混居水禽共计180份粪便样本进行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4.4%,共发现8种寄生虫,其中球虫、阿米巴原虫、蛔虫、鞭虫、毛细线虫、圆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1.1%、19.4%、15.6%、10.6%、17.2%、20.6%、4.4%和1.7%。结果表明,某野生动物肠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野生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