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138篇
  240篇
综合类   1115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PCR技术从天祝白牦牛基因组DNA中获得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基因序列,将Lfcin基因连接于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后,与奶牛的Lfci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对牦牛、奶牛、人、小鼠等物种的Lfcin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含天祝白牦牛乳铁蛋白第二外显子的DNA序列,共778 bp,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长75 bp,编码2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牦牛DNA序列与奶牛该序列存在9个碱基的变异,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内有1个变异,为同义突变;牦牛和奶牛的Lfcin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各物种Lfcin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42.
利用RAMP和ISSR标记分析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RAMP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对60份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标记都能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ISSR标记多态性又高于RAMP标记。在RAMP分析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0条DNA片段,平均为5.27条;22个RAMP引物共扩增出116条DNA片段,其中98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84.48%;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277;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0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51~0.965,平均值为0.830。在ISSR分析中,每个引物可获得1~10条DNA片段,平均为5.95条;1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片段,其中11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98.23%;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27;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03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203~0.931,平均达0.676。聚类分析表明,两种标记都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异。Mantel检测表明,这两种标记极显著相关(r = 0.346, t = 2.808)。  相似文献   
943.
基于RS和GIS的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结合能源消费数据和相关经验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2005—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及其导致的碳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9a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显著,作为区域内最大碳汇的林地面积下降14.96%,净减少量为11 524.32hm~2,而最大碳源的建设用地面积上升23.26%,净增加量高达18 565.39hm~2,其他用地类型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分别减少37.17%,31.98%,11.56%,未利用地面积增加713.28%;从方向性来看,9a内研究区土地转移过程中既有生态正向演变,也同时存在生态逆向演变过程。既有耕地的非农化,也包括建设用地的复垦退出,整体呈现非单向性的复杂特征;从数量特征来看,林地是最大的转出者,耕地次之,而建设用地是最大的接收者;基于碳效应测算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近9a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造成的碳排放增量超过碳吸收增量高达85.41万t,说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碳循环过程,深圳市低碳城市建设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44.
辽东山区桓仁县坡耕地基础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裴久渤  汪景宽  李慧  李双异  孙丕卿 《土壤》2012,44(3):429-435
为了反映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辽东山区坡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分析在不同坡度级下各地力等级坡耕地利用特点,选择了辽东典型山区县桓仁县作为研究区域,在Arcgis10和Excel软件的支持下,运用DELPHI法、AHP法和FE法,选取耕层养分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和立地条件等4大类13个评价指标,对桓仁县坡耕地基础地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桓仁县坡耕地基础地力共分5个等级,主要分布在三等(21.49%)、四等(50.73%)和五等地(20.39%),一等(0.81%)和二等地(6.58%)分布较少;且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5°以上,其中一等级主要分布在2°~8°(0.81%),二等和三等地主要分布在5°~8°(13.17%),四等和五等地主要分布在15°以上(58.78%)。该研究不仅扩展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应用,同时为坡耕地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5.
近100年喀斯特槽谷区洼地沉积速率与流域产沙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尝试通过沉积物定年反演喀斯特洼地流域单元近100年尺度的侵蚀产沙历史,这有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石漠化演化过程的影响。以喀斯特槽谷区典型洼地—常家洼洼地为研究对象,应用137Cs、210Pbex定年法分析了近100年的流域产沙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洼地平均沉积速率为1.00cm/a(1917—1963年)和0.25 cm/a(1963—2017年),流域的平均产沙模数为609t/(km^2·a)(1917—1963年)和152t/(km^2·a)(1963—2017年);(2)1917—1963年期间流域产沙强度远高于1963年以后,这与该地区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强烈的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伐木;(3)1963年以来产沙强度明显减小,这是由于此前发生过较强侵蚀导致土壤变少,局部基岩出露,加之此间植被恢复、人类扰动强度降低和水土保持工程实施;(4)常家洼流域产沙强度高于西南其他喀斯特地区,与流域岩性和人为扰动有关。喀斯特石漠化并非仅是近50年人类活动的结果,也与近100年乃至更长时间尺度的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46.
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前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合生产调查,研究分析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同步改善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氮-高效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应由9月25日左右推迟到10月2—9日,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种植密度300万株/hm2,冬性品种适当早播,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化肥施用量为氮225.0kg/hm2、磷(P2O5)135.0kg/hm2、钾(K2O)103.59~130.20kg/hm2、硫酸锌20.39~25.04kg/hm2和硫酸锰19.26~24.34kg/hm2,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450m3/hm2),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使用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保障小麦产量不下降、品质不降低。建立了以选用品种,调整播期、播量,重施底氮、平衡施肥,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拔节期增量灌水和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核心内容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47.
在对山西花卉产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六大瓶颈问题,结合山西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研究开发与品牌战略、集约生产与提高产值、信息传输与市场管理”等五种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48.
越橘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和色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中和晚熟越橘品种都克(Duke)、蓝丰(Bluecrop)和埃利奥特(Elliot)为试材,对不同成熟期的越橘果实总糖、总酸、维生素C(VC)和色素在年生长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橘果实成熟过程中总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在品种间表现为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越橘果实达到完熟时总酸含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49.
生长素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川农16、川麦42和良麦2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三种生长素对其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好的受体材料。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素在幼胚的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4,5-T和NAA在诱导小麦幼胚培养基,其胚芽、胚根发生严重;而2,4-D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相对优于2,4,5-T和NAA,适用于小麦幼胚的组织培养,且适宜浓度范围在2.0~2.5 mg/L。基因型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诱导率没有影响,对胚发芽率有一定影响,而对胚发根率有较大影响。在三种基因型中,以川农16在诱导率、胚发芽率和胚发根率这三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可作为转化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海燕中含有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海燕浸膏的提取,对利用海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海燕浸膏,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海燕浸膏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闪式提取法制备海燕浸膏,影响海燕总皂苷含量的因素大小依次为闪式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最优提取条件为75%的乙醇,料液比为1∶30 g/m L,闪式提取90 s。[结论]利用闪式提取法制备海燕浸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从海燕中获得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