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172篇
基础科学   152篇
  330篇
综合类   1883篇
农作物   211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649篇
园艺   322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偶模型在畜禽饲料配方优化设计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般线性规划配方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其对偶线性规划问题 ,以求解参与优化计算的养分项目即资源的影子价格。在配方优化设计领域 ,养分资源的影子价格揭示了当增减参与计算并希望最终达到的养分指标时对最终饲粮成本的影响程度。某一资源影子价格的值越大 ,表明其对配方的最低成本影响越突出 ;而影子价格为“零”的养分指标是指其在特定取值范围内 ,该指标的达成对最低成本不构成影响 ,同时笔者还讨论了今后我国饲料配方技术研究的深层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敏感品种TNl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ASD7和Rathu 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差异。然而,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性差异;取食Mudgo和Ruthu 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值分别为取食TNl的2.78和2.5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个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型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低于生物型1的。研究还表明,在ASD7与Rathu 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高于取食TNl和Mudgo的个体,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代谢酶的类型,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分析了 5 12 9份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样品HMW GS的组成情况 ,其中地方品种 345 9份、育成品种(系 ) 16 70份。这些材料作为初级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保存在国家长期库中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覆盖了中国小麦栽培的 10大生态区。总体来看 ,在Glu A1、Glu B1和Glu D13个位点上的主要等位变异分别为null、7+8和 2 +12。育成品种中 1、7+9、14 +15、5 +10和 5 +12亚基 (对 )的频率比地方品种有很大的提高。在Glu 1位点上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差异甚微 ,但育成品种的遗传离散度指数却显著高于地方品种。在 3个位点中 ,Glu B1位点的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为Glu D1位点 ,Glu A1位点的多样性最差。从生态区来讲 ,地方品种变异类型最丰富的 3个大区是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选育品种最丰富的 4个大区是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杂交、选择以及亲本选配中的偏爱 ,造成许多生态区遗传离散度指数高低与遗传丰富度出现相矛盾的现象 ,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材料中表现尤为突出。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析表明 ,现代引种和杂交育种使我国小麦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用BP神经网络预测地下水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键,建立了一个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用于地下水位的动态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大兴安岭南段山地造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近40年来营造的针叶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获得了169个样地林分和立地条件资料,将林木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指标结合应用,用统计分析方法,划分出4个造林立地类型组,39个造林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16.
高光谱遥感森林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光谱遥感技术森林信息提取,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森林类型识别、森林郁闭度估算和森林叶面积指数估测等森林物理参量,以及森林化学参量估计和森林健康状态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7.
基于GIS的老挝-中国边境土地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挝-中国边境林地使用变更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茶叶的土地适用性。建立一个综合的基于GIS的分析系统(IGAS),该系统支持老挝-中国边境的林地使用和土地适用性的评估研究。采用多标准分析和系统动态技术评估林地使用和土地适用性,同时预测了潜在的茶叶用地。收集到的土地数据和数据分析表明,整体研究区域为10325.07 km2,当前的森林覆被由1992年的6337.33 km2(占61.38%)减少到2002年的5106.28 km2(占49.46%)。当前的森林主要被转为潜在林地和专门的永久农业用地,甚至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被转为橡胶种植区。林地使用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贫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多标准方法,我们对研究区域中适用茶叶种植土地提出了2种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18.
以"龙榛1号"当年萌生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IBA浓度处理(500、750、1 000、1 250mg·L-1)对平欧杂交榛根蘖育苗生根的影响,分析了根蘖育苗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并对外源激素处理与相关氧化酶活性与生根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探讨其生根机理。结果表明:IBA浓度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生根率,以1 000mg·L-1的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和不定根质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生根过程中,POD和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在育苗后20d出现峰值;PPO活性在40d时达到峰值。生根率与POD、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宜浓度IBA能增加生根过程POD、PPO活性,从而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19.
以“龙榛1号”杂交榛根蘖为试材,利用(500、750、1 000、1 250mg·L^-1)IBA、ABT和GGR处理根蘖基部,研究了激素及浓度处理对根蘖育苗生根的影响,以期探讨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处理中以1 000mg·L^-1 IBA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平均87.92%,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和粗度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在生根过程中,IBA处理的根蘖基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不定根形成期达到峰值;而全氮含量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含量整体低于对照;C/N比值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IBA处理枝条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降低全氮含量,提高C/N比值,有利于诱导根原基和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0.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 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