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32篇
  300篇
综合类   1556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561篇
园艺   242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兰州市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成果资料,系统分析了全市近10 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土地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5个指标,定量评价兰州市土地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从土地利用速度及土地利用程度来看,全市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土地景观格局模型表明兰州市土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减少,土地优势度指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地空间格局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种植结构密切相关,人类活动是导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42.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四川省丘陵区紫色土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112.5、150、187.5、225 kg/hm2)稻田氨(NH3)挥发特征及田面水含氮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1~3天内出现NH3挥发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916 6***)。通过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施氮量的比例为29.4%~38.0%。施氮肥后稻田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迅速升高,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中的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观测期内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9、0.841 2和0.881 3。因此,控制施氮量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以此来减少紫色土丘陵区稻田NH3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943.
配施木霉微生物肥对连作黄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小龙  陈巍  蔡枫  庞冠  李瑞霞 《土壤学报》2016,53(5):1296-1305
研究减量化肥与哈茨木霉SQR-T037微生物肥配施对盆栽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以当地农民惯用化肥施用量的100%作为对照处理(CF),75%的农民惯用化肥量配施普通有机肥(OF)或木霉SQR-T037微生物肥(BF)作处理进行连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75%的农民惯用化肥量配施木霉微生物肥BF与100%的化肥处理CF产量相等且后期有所增产,相对配施普通有机肥处理OF则产量显著提高,同时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降低45%以上,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此外,BF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CF和OF处理,并显著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有益菌种木霉的数量,维持放线菌数量稳定,且在施用第三季后显著减少真菌数量。因此,减少25%的化肥并配施一定量的木霉微生物肥(50g株~(-1)),不仅能保证黄瓜稳产,还能显著改善黄瓜果实品质,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高效利用,节约施肥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4.
针对我国北方鲜食糯玉米机械剥皮困难的情况,对比分析4种不同剥皮工艺对糯玉米苞叶剥净率和玉米伤籽率的影响。结论表明,经过热烫工艺处理后,鲜食糯玉米苞叶剥净率优于其他3种工艺处理的剥净率;玉米伤籽率与切根工艺处理的玉米伤籽率几乎相同,而优于自然喂入和蒸汽枯萎工艺处理的糯玉米。热烫处理工艺是适合鲜食糯玉米剥皮的优先工艺,是一项有潜力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945.
大豆和棉花生长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静静  杨兰芳  庞静 《作物学报》2010,36(9):1559-1567
设置大豆和棉花的盆栽试验,利用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作物生长期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大豆与棉花生长下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作物生长相一致,与生长时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裸土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与时间的相关性弱。大豆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是棉花的2.4倍,出现时间也比棉花早。大豆土壤呼吸呈苗期分枝期成熟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鼓粒期和开花结荚期的土壤呼吸占全生育期总量的82%,而生长时间只占全生育期的38.7%,大豆土壤呼吸总量是相应裸土的11.5倍。棉花土壤呼吸呈苗期吐絮期蕾期花铃期,蕾期和花铃期土壤呼吸占全生育期的77.8%,生长时间只占全生育期的44.7%,棉花土壤呼吸总量是相应裸土的4.9倍。大豆全生育期的土壤呼吸总量和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是棉花的1.77倍和2.34倍。大豆和棉花生长时期根际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分别为3.2%~95.8%和21.8%~88.0%,平均全生育期根际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分别为91.3%和79.6%。大豆全生育期根际呼吸数量和平均根际呼吸速率分别是棉花的2.03倍和2.68倍。在种植作物的土壤中,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而在裸土中,相关性不显著。氮肥对裸土的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总之,作物-土壤系统中,土壤呼吸受作物类型和生长时期控制,根际呼吸是土壤呼吸的主要部分,大豆由于共生固氮过程使得其土壤呼吸和根际呼吸的贡献显著高于棉花。  相似文献   
946.
畦田水流特性及灌水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陕西杨凌区的冬小麦及果树地进行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对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灌水效率及灌水均匀系数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地面灌溉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畦田水流运动。根据灌水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计算了入渗水深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深均匀系数随畦宽的变化趋势与灌水效率相同,但可以达到0.75以上。对地面灌溉来说,高均匀系数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灌水效率(田间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947.
机器视觉在水果缺陷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WTO,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对机器视觉在水果缺陷检测进行较为全面地论述。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机器视觉在水果分级检测中的重要性,并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描述了机器视觉在水果缺陷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48.
文章是在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利用蜂窝型淡水太阳池对沼气进行增、补温的试验研究。以太阳池内液体深度h,蜂窝孔径高比(D/H),池底蓄热材料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优化试验得出最优参数为:蜂窝型太阳池液体深度h 40 cm,蜂窝孔径高度比D/H 0.1,池底蓄热材料为炉灰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太阳池平均温度为43℃,冬季沼气池平均温度达到28.1℃,沼气容积产气率0.26 m3.m-3d-1。  相似文献   
949.
不同质量浓度铅对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和铅吸收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重金属铅的植物修复机理,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黑麦草对铅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在铅作用下分泌有机酸的种类随胁迫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营养液中pH值的变化与黑麦草分泌的有机酸有直接关系。营养液Pb2+质量浓度400mg/L为pH值、有机酸、株高、干物质量、地上部分和根系含铅量以及根系耐性指数的敏感阈值。营养液Pb2+质量浓度大于600mg/L,严重限制了黑麦草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50.
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水分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主栽作物的水分供需规律,认为冬小麦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消耗作物,也是该区农业水分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应对其种植面积适当加以控制。为促进该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向良性平衡方向发展,可适当选择大麦、马铃薯、油菜等作为其替代种植作物或者在适当周期内(2年或3年)放弃一季冬小麦种植。另外,该区玉米、棉花等主栽作物水分利用局部存在供大于需的现象,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加强其需水规律的研究,降低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