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9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1340篇
林业   1442篇
农学   1325篇
基础科学   709篇
  1735篇
综合类   6677篇
农作物   932篇
水产渔业   792篇
畜牧兽医   2417篇
园艺   916篇
植物保护   68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658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319篇
  2010年   1255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931篇
  2005年   809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试验中旨在比较PRKAG3基因在不同品种猪不同生长阶段骨骼肌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PRKAG3基因与肉质的关系。挑选15 kg左右的汉普夏阉公猪17头和长撒阉公猪16头,饲喂相同饲粮,当体重分别达到20和50 kg时,2个品种的猪分别屠宰5头,体重达到100 kg时分别屠宰7和6头。各生长阶段屠宰后均测定骨骼肌pH、肌糖原含量以及PRKAG3基因表达量,且在100 kg阶段屠宰后同时测定肉质性状。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长阶段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汉普夏猪,特别是在100 kg阶段,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是汉普夏猪的6.81倍(P0.05)。长撒猪与汉普夏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汉普夏猪不同生长阶段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长撒猪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在100 kg阶段时显著高于20和50 kg阶段时(P0.05)。2)汉普夏猪和长撒猪的肉质存在差异。汉普夏猪的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高于长撒猪(P0.05),而熟肉率、黄度(b)值极显著低于长撒猪(P0.01),剪切力和pH2(屠宰后24 h的pH)显著低于长撒猪(P0.05)。与长撒猪相比,汉普夏猪具有较高的肌糖原含量(P0.05)。3)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肉质的相关性存在品种效应。汉普夏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表达量与滴水损失呈正相关,与熟肉率呈负相关,与pH2呈显著负相关(P0.05)。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表达量与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2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具有品种和生长阶段表达差异;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肉质性状相关,特别是与pH2,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2.
103.
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00-6101
通过调查分析农民大学生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发现移动学习能够对农民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重要的远程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郏县地区某红牛养殖场及散养红牛的218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5%,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其中球虫、圆线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1.5%、2.3%、6.9%和7.8%,混合感染率为11.5%,阳性粪便中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以轻度感染为主。结果表明,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分析蛋白质变性剂和金属离子对从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幼虫中纯化的单体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分别用3种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盐酸胍、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8种二价金属离子在体外处理纯化的中华皮蝇LDH,再测定其酶活力。结果表明,中华皮蝇LDH对蛋白质变性剂尿素有一定的耐受性,对SDS敏感;在1~20 mmol/L浓度范围内,大多数二价金属离子对LDH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3 mmol/L的Co2+对LDH活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不同于其他来源的LDH。该研究结果提示中华皮蝇LDH具有较高的抗变性能力,对高浓度Co2+的需求可能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及观赏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绿化植物共有30科78种,其中蔷薇科植物最多,有15种,种数在2~10种的有10个科,种数是1种的有19个科;绿化植物中乔木41种,占总数的52.6%,灌木18种,占总数的23.1%,草本17种,占总数的21.8%,藤本2种,占总数的2.6%.调查和分析结果为校园植物绿化工作和植物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比例的南极磷虾粉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较低的组织氟累积。  相似文献   
109.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