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129篇
  381篇
综合类   1700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512篇
园艺   240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甘氨酸锰(GMn)和羟基蛋氨酸锰(HMn)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抗氧化功能和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4、8、16、32 mg/kg(以锰计)的甘氨酸锰或羟基蛋氨酸锰分别制成11种试验饲料,在水温为(28±2)℃条件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26 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不添加锰)的增重率(WGR)显著低于锰添加组(P0.05),两个锰添加组的WGR均随锰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以WGR为判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9.04、12.87 mg/kg,GMn的生物利用率相当于HMn的1.78倍。(2)石斑鱼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以肝脏Mn-SOD活性为判据,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15、20.61 mg/kg。(3)石斑鱼脊椎骨和全鱼的锰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脊椎骨的铁含量显著高于锰添加组(P0.05),脊椎骨和全鱼的铁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减少(P0.05)。研究表明,当饲料中锰含量满足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需要时,进一步补充有机锰源对其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甘氨酸锰的生物利用率高于羟基蛋氨酸锰,而两种锰源的抗氧化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992.
\t\t\t\t\t目的\t\t\t\t\t寻找与山羊肉髯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分析肉髯性状与体重、体尺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性。\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南江黄羊为试验材料,对肉髯性状候选基因区域(Chr10: 25 Mb~28 Mb)的15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测量肉髯长度和周长,观察肉髯切片的组织形态;进一步比较分析有肉髯个体和无肉髯个体之间的体重体尺性状(包括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和繁殖性状(包括初产和经产母羊产羔率)的差异。\t\t\t\t\t\t\t\t\t\t\t\t\t结果\t\t\t\t\t南江黄羊Chr 10:25 Mb~28 Mb区域内,仍未发现与肉髯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两侧肉髯的长度之间、周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单侧肉髯长度与周长并无显著性相关(P>0.05)。在生长发育早期,肉髯个体的体长和体高较小(P<0.01),到成年后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肉髯个体的体重和胸围也更小(P<0.01),尤其是在6月龄至成年后。而有肉髯和无肉髯初产和经产母羊的产羔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在山羊肉髯性状候选基因区域内未发现与肉髯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有肉髯山羊的体重和体尺均小于无肉髯山羊,但肉髯对母羊产羔率无显著影响。\t\t\t\t  相似文献   
993.
为实现厚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rregulari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 于2019年4—5月进行了新疆克孜勒河厚唇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 以探究该鱼的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试验设催产厚唇裂腹鱼亲鱼35组, 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缸淋浴式孵化方法, 获受精卵20. 69万粒, 获...  相似文献   
994.
复方苦芩注射液对人工感染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苦芩注射液防治犬细小病毒病效果和作用原理。方法:人工感染犬细小病毒,其中预防试验组30只,治疗试验组40只。结果:复方苦芩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犬的免疫功能,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保护率达90%,治疗有效率为70%。结论:复方苦芩注射液能提高犬的免疫功能,对犬细小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突变位点在野猪群体里面的遗传变异规律。以MC4R基因(D298N G>A)、RYR1基因(c.1843 C>T)、PRKAG3基因(1849 G>A)和IGF2基因(3072 G>A)突变位点为基础,通过PCR-RFLP、PCR-SSCP技术,对72头圈养野猪群体进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RYR1基因在c.1843 C>T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TT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1和P<0.05)。在MC4R基因D298N G>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而PRKAG3基因(1849 G>A)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是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发现AA基因型。IGF2基因3072 G>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发现多态性,经测序验证全部为GG基因型。这3个基因突变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本研究得出该野猪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较小,符合其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耕植土、有机肥、外加剂等因素对轻质绿化混凝土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等主要肥力指标及180 d 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轻质绿化混凝土肥力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速效N、速效P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速效K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耕植土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速效N、速效K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速效P的影响不大;外加剂对肥力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180 d pH值没有显著影响.综合最优水平组合为A3B3C3,即耕植土24.2 kg、有机肥3.5 kg、外加剂0.7 kg,通过主要物理性质和黑麦草生长质量的验证性试验,说明了最优组合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7.
沣惠休闲山庄总体规划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前提,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现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以开阔的水面为视线焦点的户外空间,为游人创造一处多视点、多视角,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998.
江西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西省干旱大面积发生和丘陵地形与植被覆盖的特点,以极轨气象卫星资料为信息源,对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江西省干旱发生特点、天气条件和遥感信息源等分析,并对多种干旱遥感方法比较,认为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最适合本区域的干旱遥感监测应用.通过对2003年江西省特大干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发生期,植被供水指数主要分布在6~15,这个指数范围主要是针对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发生的干旱,对于裸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不适用.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时期施用苹果酸对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苹果酸对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20d施用苹果酸增加了上、中部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降低了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40d施用增加了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降低了上、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60d施用对上、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不同时期的苹果酸处理提高了二元或三元羧酸的含量和比例,降低了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这种作用随苹果酸施用时期的推迟有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说明早施苹果酸有利于增加叶片中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而且对提高二元或三元羧酸和降低高级脂肪酸含量和比例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将Wister雄性大白鼠70只,随机分成5组(3个处理组,阴性、阳性对照组),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225.5、111.5、55.625、0 mg腹腔注射阿特拉津,阳性对照组按每千克体重0.5 mg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并于注射后30 d、60 d和90 d采样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高剂量组30 d、60 d和90 d分别为137.63±73.45、762.66±449.84和89.39士47.15;中剂量组30 d、60 d和90 d血清中睾酮的的含量分别为355.44±507.32、303.87士101.26和171.51±122.51;低剂量组分别为363.54士86.70、94.84±121.22和98.30±51.94.低剂量阿特拉津作用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3次测得数据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中剂量组3次测得数据呈现递降趋势,高剂量组则在60 d采样时出现睾酮分泌高峰,且30 d和90 d时睾酮水平很接近.各剂量组阿特拉津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含量水平均有影响,且30 d时存在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