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51篇
  294篇
综合类   1305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1.
本试验旨在分析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结构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将提取的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粪样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生物多样性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中真细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结果显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均表明,不同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指纹图谱中成年与幼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较多,老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则较少。各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真细菌的数量都为同一数量级(1011);幼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Enterobacteriaceae的数量显著少于成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5);成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 spp.的数量极显著多于幼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1);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极显著少于成年和幼年(P0.01)。由此得出,川金丝猴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多样性呈幼年到成年增加、成年到老年降低的趋势,老年时期优势菌群显著减少;此外,川金丝猴肠道各菌群的数量在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12.
The persent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ization of mice cage time after superovulation, and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mouse hatched blastocysts.The experiment selected 150 ICR female mice aged 8 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the same time superovulation treatment according to 1:1, after the male and female in 18:00, 19:00, 20:00, 21:00 alloy cage overnight, the next day as early as 08:00 check, found that vaginal suppository for the first day of the pregnancy (D1).Take the pregnant the fifth day (D5) mice were sacrificed, their bilateral uterine horns, rushed from the embryonic.Statistics each thrust ratio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embryos hatched blastocysts/take not hatched blastocysts, was used as the index to evaluate embryos to obtain efficiency;Statistical trophectoderm cell number/inner cell mass number, as a reference index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mbryo.The results found that groups of Ⅰ, Ⅱ and Ⅲ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lastocyst number (P>0.05), but there was increasing trend, group Ⅳ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0.05).Groups Ⅰ, Ⅱ, Ⅲ and Ⅳ within the cell mass cells number/trophectoderm cell number were 23.18%, 23.55%, 21.72% and 23.2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group (P>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et of Ⅳ cage got the time of mouse hatched blastocysts to obtain the highest efficienc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bryonic blastocyst quality.  相似文献   
913.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914.
【目的】 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鉴定,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测定病毒毒力并对其进行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毒可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致死鸡胚;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30~60 nm的病毒粒子;RT-PCR结果显示,在约270 bp处可见单一条带,与DTMUV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60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与E蛋白大小一致;IFA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DF-1细胞胞质中可见明亮的特异性荧光,以上结果均表明分离的病毒为DTMUV。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AX2020株,AX2020株经肌内注射感染北京鸭后感染率高达100%,发病鸭产生神经症状及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序列比对发现AX2020株和GA株(MK907880.1)相似性最高,与SD14毒株(MH748542.1)亲缘关系较远。与商品灭活疫苗毒株HB2010株(MN649262.1)和活疫苗毒株FX2010株(MH414568.1)相比,AX2020株第93、277和487位氨基酸发生了的突变。【结论】 成功分离得到1株DTMUV AX2020株,分离毒株对北京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X2020株的囊膜蛋白与国内疫苗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后续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15.
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梯度放牧试验和风蚀监测实验的平台上,通过对2018-2019年非生长季风蚀物及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群落高度、盖度、枯落物量)的调查,开展了不同载畜率下近地表高度的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特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非生长季,1)载畜率的增加会加剧土壤风蚀,尤其显著增加集沙高度10 cm(即距地表最近的高度)和0~50 cm的总风沙通量。对于0~50 cm高度的总风沙通量来说,对照区的风沙通量最低,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分别是对照区的1.29和1.81倍,重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最高,是对照区的2.20倍;2)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枯落物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植物群落高度对不同集沙高度的风沙通量影响最大;3)载畜率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特征,载畜率的增加使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及枯落物量降低,进而增加草地风蚀量。  相似文献   
916.
国外大功率拖拉机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大功率拖拉机制造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在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监控、精确定位与作业、发动机燃料燃烧控制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农业机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大步前进,提高了农业机械的高科技含量,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为此,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功率拖拉机新结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了我国与国外大功率拖拉机制造水平的主要差距.  相似文献   
917.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两横流风机串联时总排气性能与单机排气性能的关系。把两风机串联时的流量-全压曲线与理论叠加曲线进行比较,发现横流风机串联不完全符合叠加原理;探讨了两风机串联的功率、效率与单机的功率、效率的关系,发现串联后级风机的转速对串联总功率、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18.
[目的]流域产水系数的变化反映了降雨和下垫面变化的综合影响,研究产水系数的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生长季产水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NDVI、降雨量、暴雨日数和无雨日数4种产水系数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并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1—2017年延河流域生长季的产水系数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且大部分区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倾向率介于-0.017~0.031/10 a,延河流域生长季平均产水系数空间上呈北向南、西向东逐渐增大,大部分区域存在不显著的上升趋势,西北部区域产水系数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中部部分区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结论]就变化率而言,产水系数与降雨量、暴雨日数呈正相关,与无雨日数和NDVI呈负相关。就多年平均值而言,平均产水系数与平均降雨量、暴雨日数和NDVI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无雨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延河流域产水系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1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 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续经营10年。2019—2021年调查了茶叶产量、收入与支出明细,2021年采集0—60 cm茶园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以茶园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作为生态指标,对不同类型茶园经济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CK模式茶园3年茶叶平均产量为189 kg/hm2,净收入为65000元/hm2。GT、PT和BT模式的茶叶平均产量分别较CK模式提高了63.5%、79.4%和99.2%,3年平均净收入提高了66.7%、99.7%和83.7%,BT模式中的黑木耳和PT模式中的散养鸡带来的附加收入,分别占该模式总收入的40.9%和22.1%。CK、GT、PT和BT模式下茶园的产投比分别是2.57、3.23、3.69...  相似文献   
920.
西苕溪流域主要经济林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林土壤磷素积累与潜在流失风险的研究对流域内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十分必要。通过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西苕溪流域主要经济林土壤测试磷的状况及磷素流失的潜在风险,调查采集了西苕溪流域安吉段主要经济林(毛竹、白茶、板栗)土壤样品105个,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效磷的控制阈值。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磷(WEP)与土壤有机碳(SOC)、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模拟酸雨浸提磷(SARP)也与土壤SOC、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WEP、SARP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决定系数R2分别仅有0.187~0.280,影响相对较小。土壤WEP、SARP与有效磷(Bray 1-P)的关系可用分段线性回归方程描述(P<0.01),R2分别可达0.992、0.991,估算得出,与WEP、SARP相对应的土壤Bray 1-P的阈值分别为93.63、87.68 mg×kg-1,后者较前者降低了5.95 mg×kg-1。此外,土壤Bray 1-P含量超过40 mg×kg-1、低于5 mg×kg-1的样品占比分别可达17.14%、38.01%,缺磷与磷过度积累现象并存。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主要受土壤Bray 1-P、TP、SOC、pH等因素的影响,其中Bray 1-P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酸雨会加大土壤磷素流失的潜在风险,作为酸雨频发区域的西苕溪流域,土壤有效磷水平的限制应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