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7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839篇
林业   1700篇
农学   2465篇
基础科学   1569篇
  2700篇
综合类   4399篇
农作物   900篇
水产渔业   562篇
畜牧兽医   1996篇
园艺   572篇
植物保护   113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751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993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841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幼树靶标探测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针对果园对靶喷药中幼树靶标难以精准探测的难题,该文基于红外传感器设计了幼树靶标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同时探测喷药机两侧果树树干,根据用户设置的喷雾宽度和延迟距离等参数计算出靶标喷雾位置,并准确控制电磁阀开闭以进行对靶喷药。实验室试验表明,在传感器探测范围内探测距离和树干直径对探测器探测准确性几乎没有影响,速度对探测准确性有微小量影响,速度不大于1m/s时喷雾总宽度计算精度不小于96.1%。果园试验表明,行走速度不大于0.94m/s时,幼树靶标探测器能100%探测到树干并准确计算出喷雾位置和喷雾宽度。  相似文献   
902.
计算机模拟内侧充种垂直圆盘排种器充种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种子充入型孔过程中的运动微分方程,对充种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说明了模拟方法思路,绘出了流程图。分析了排种轮直径、充种初始角、种子初始角速度等对充种极限速度的影响;导出了纯重力充种的充种极限速度解析式;对排种器充种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3.
在对河北省几座已建虹吸式进水口水电站的虹吸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采用液气射流泵将虹吸体抽成“低管”正虹吸,用“Y”形管中的水封保持真空,事故时利用“高管”自动补气破坏真空的控制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给出了设计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04.
国产刚竹属植物初步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至20世纪70年代前,国产刚竹属植物计24种,在这之后依据国产刚竹属植物分类研究资料共发表刚竹属植物新种50个,其中有24个竹种学名先后被认定为无效发表或错误发表应予摒弃,2个新分布。经初步整理后的国产刚竹属植物计有50个。  相似文献   
905.
利用农田表层(0~20cm)有机碳估算1m土体有机碳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1]。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2-6],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SOC基本呈增加的趋势[5-8],这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施用以及少(免)耕技术推广有关[9-10]。但由于农田SOC,至少是表层SOC,是  相似文献   
906.

Purpose

There is a strong affinity between organic compounds and black carbon (BC) in sediments, but the release of adsorb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BC may vary with the duration of contaminant–sediment contact (i.e., ag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rice straw carbon (RC) on the control of hydrophobic 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 (HIOCs) pollution and investigate whether aging affects the release of adsorbed pentachlorophenol (PCP) in RC-amended sedi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enax-mediated desorption kinetics experiment and PCP’s distribution experiment over aging time. The Tenax-mediated desorption kinetics data were fit with a modified two-domain model. PCP’s distribution pools in sediment involves water soluble (F 1), 48 h desorption (F 2), 432 h desorption minus 48 h desorption (F 3), strongly complexed (F 4), and nonextractable fractions (F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 good fit of the desorption kinetics data was obtained with the modified two-domain model, and R 2 ranged from 0.979 to 0.999. The presence of RC in the sediment reduced the rapid and slow desorption fractions (F rap and F slow) as well as the rapid and slow rates of desorption of PCP (k rap and k slow) from the sediment, and the RC also increased the desorption-resistant fraction (F r ). F rap and F slow both increased, while F r decreased after aging. The PCP content of F 1, F 2, and F 3 increased but decreased in F 4 and F 5 with contact time. Furthermore, the segregation of PCP varied less with aging time in sediments with 2.0 % RC than in sediments with 0.5 % RC.

Conclusions

RC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hindering PCP mass transfer and reducing PCP availability in sediments. After the RC-amended sediment was aged for 98 days, the PCP was released more easily and became more readily available, which wa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RC–sediment aging rather than of the PCP–sediment aging. Furthermore, 0.5 % RC is not sufficient to control PCP release from sediments, and 2.0 % RC is needed to fix PCP in sediments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相似文献   
907.
颗粒尺寸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提高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开展颗粒尺寸对加料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以粒径3~5 mm的球形谷物颗粒单圈加料约40 g螺旋加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软球模型,通过对螺旋加料过程颗粒物料力链及颗粒群运动分析,建立具有分料装置的螺旋加料机离散元仿真模型;应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imensions)软件对粒径3、4及5 mm颗粒物料进行螺旋加料过程仿真分析,并以粒径3、4及5mm的球形散珠为试验对象,进行颗粒运动和定量加料试验。综合分析得到:随着球形颗粒粒径的逐步减小,最大接触力逐渐减小,力链分布愈均匀浓密,颗粒间运动的一致性得到提高,物料混合运动趋势逐步减弱,定量加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粒径3 mm球形散珠螺旋加料转动60°,平均加料量为6.477 g,加料量标准差为0.537,加料量最大相对误差为±0.153%。  相似文献   
908.
为了探索用草酸预处理竹材制备溶解浆,该文用不同用量的草酸对竹材进行预水解,测定预水解过程竹材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察水解后假木质素在竹纤维表面的分布状况,用核磁共振技术(cross polaris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CP/MAS 13C-NMR)分析木质素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竹片草酸预水解过程中,竹片预水解得率将随着预水解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草酸用量越大,得率下降越多。基于水解后竹材基质的木质素含量会随着预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并且,草酸用量越大,木质素含量升高越多;而基于竹材原料的木质素含量则随着预水解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增加,并且,草酸用量越大,增加的速率也越大。竹材木质素由于芳基醚键(β-O-4)断裂,酚型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产物在预水解过程形成的假木质素类物质会以微球的形式附着在竹片表面。该研究可为探索竹材快速高选择性去除半纤维素的预水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的潮土上进行2种不同模式的玉米秸秆还田试验,为期1年。结果发现玉米秸秆还田后前期由于能减少可溶性N的淋失,后期又释放出N,从而提高了N的利用率。土壤NO3--N含量随作物生长季节变化明显,而NH4 -N具有稳定性;土壤微生物N变化同秸秆分解状况相一致。多数时间内整翻处理的微生物N高于粉碎处理。  相似文献   
910.
代勇  胡铨  刘业海  马文  姚明英 《土壤》2003,35(6):522-524
通过油菜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不同N、P、K配比,均有不同的化肥利用率;土壤养分测定值与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均正相关;土壤养分测定值与化肥利用率负相关;利用测土施肥公式,建立了N、P、K化肥施用量与土壤养分测定值的函数关系,能在产前提出合理的施肥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