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04篇 |
免费 | 1858篇 |
国内免费 | 400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97篇 |
农学 | 4209篇 |
基础科学 | 2892篇 |
5179篇 | |
综合类 | 12952篇 |
农作物 | 2286篇 |
水产渔业 | 1701篇 |
畜牧兽医 | 4924篇 |
园艺 | 1715篇 |
植物保护 | 20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6篇 |
2023年 | 500篇 |
2022年 | 1168篇 |
2021年 | 1461篇 |
2020年 | 1390篇 |
2019年 | 1353篇 |
2018年 | 965篇 |
2017年 | 1452篇 |
2016年 | 1348篇 |
2015年 | 1706篇 |
2014年 | 1704篇 |
2013年 | 2020篇 |
2012年 | 2639篇 |
2011年 | 2826篇 |
2010年 | 2616篇 |
2009年 | 2401篇 |
2008年 | 2260篇 |
2007年 | 2215篇 |
2006年 | 1942篇 |
2005年 | 1578篇 |
2004年 | 973篇 |
2003年 | 781篇 |
2002年 | 850篇 |
2001年 | 780篇 |
2000年 | 705篇 |
1999年 | 606篇 |
1998年 | 449篇 |
1997年 | 421篇 |
1996年 | 329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311篇 |
1993年 | 245篇 |
1992年 | 212篇 |
1991年 | 155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5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了解太阳能干燥过程中速生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测桉、杨木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含量变化及迁移过程,借助扫描电镜在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磁共振信号强度与称重法所测含水率相关性系数高达0.99以上,因此低场核磁共振可准确测定木材中的水分含量;桉木和杨木饱水试样的核磁共振信号中均存在3种峰,桉木弛豫时间分别为1.32、32.75、403.70 ms,杨木为2.66、32.75、352.12 ms,对应着结合水及两种状态的自由水;随着干燥进行,不同状态水分的横向弛豫时间逐渐减小,木材对水分的束缚增加。当桉木含水率为27.28%,杨木含水率为35.71%左右时,水分散失转为以结合水为主。通过核磁共振成像中氢质子密度的不同可对水分含量进行区分,进而可观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状态。因此,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成像可研究速生材干燥过程中的内部水分状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23.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明显发生了变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其中Mn元素的增长倍数最多,但6月份Mn和Zn元素浓度都出现负增长。树干茎流各项指标均增长很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Mn〉Fe〉Z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8,0.163。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Fe元素3.115,Mg元素为1.288,Fe元素为2.139。(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K、Ca增加较多,Fe、Zn的淋溶量较少。 相似文献
24.
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不同的盐度中进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对比试验研究,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等技术问题,同时研究出各个时期所需要的最佳盐度。 相似文献
25.
26.
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oligosaccharide stachyose enhance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health by ferment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desirable bacteria species and thus affect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in broilers. 2. A total of 432 1-d-old male Arbor Acres (AA) broile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6 treatments, with 12 replicate pens per treatment and 6 birds per pen. Chicks were fed a maize-hamlet protein 300 (HP300) basal diet with 0, 4.0, 8.0, 12.0 or 16.0 g/kg stachyose. A sixth diet contained no HP300 but soybean meal (SBM) and provided 8.7 g/kg stachyose and 3.1 g/kg raffinose.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y was 42 d. 3. Stachyose contents above 12.0 g/kg depressed group body weights, average daily gain and feed/gain but not feed intake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al period. Broiler growth decreased linearly and quadr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stachyose content. No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12.0 g/kg stachyose and SBM. 4. Nutrient digestibility tended to decrease but not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stachyose. 5. Stachyose content had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caecal pH, microflora population and the resulting 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 metabolites during the 42 d experiment, with only butyrate differing significantly in the initial period. 相似文献
27.
探讨了EM制剂对AA鸡的生长性能以及鸡粪除臭的影响。试验对象为经过共同饲养18日龄的AA肉鸡,进行初次称重,并按其体重交叉分组法均匀分为五组(CK对照组、A、B、C、D试验组),对照组饲料不添加EM制剂,试验组A、B、C三组添加2/1000由华南农大动科系生态实验室提供的EM制剂,D组添加2/1000台湾产亚罗康商品活菌制剂。整个实验期为22d。结果表明,EM制剂不能使鸡的增重、屠宰率、全净膛率有明显的提高,但能增强鸡对疾病的抵抗,能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报酬,明显地降低鸡粪的臭味。 相似文献
28.
急性感染猪瘟病毒猪体外排毒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CSFV感染后在体外的传播途径、排毒规律,针对CSFV基因组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一套CSFV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并以质粒为标准品得到扩增标准曲线.对18个CSFV阳性质控样本检测全阳性,6个CSFV阴性质控样本检测全阴性,显示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此方法对石门株感染的16头60日龄长白猪和1头阴性对照猪的粪便、尿液、眼分泌物和唾液中病毒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从感染后第1天到频死前第8天,粪便中均能检测出病毒;尿液和眼分泌物至少能从第3天,唾液从第4天开始检测出病毒,且病毒含量呈增加趋势.本研究对急性感染猪瘟病毒猪体外排毒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弄清CSFV感染病程、致病机理及临床诊断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30.
耕作与施肥模式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蓄水保墒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休闲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蓄水保墒与增产增收效应,寻找适合渭北旱塬春玉米田水肥高效利用的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于2013—2014年度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春玉米田分别设置传统农户模式(翻耕+低肥,S1)、现有高效模式(免耕+高肥,S2)、创新高效模式(深松+平衡施肥,S3)等模式处理,研究各类耕作与施肥相结合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春玉米水分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创新模式S3和现有模式S2较农户模式S1播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创新模式S3和现有模式S2处理在玉米主要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农户模式S1增加23.3 mm和18.1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3%和10%,产量增加11.1%、9.2%。创新模式和现有模式均较农户模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创新模式蓄水保墒,增产增收优势明显,是适合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