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126篇
  314篇
综合类   1468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585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24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华南地区大豆田杂草防除问题,采用种子库诱萌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研究田间杂草种子库的预测方法,筛选最佳化学防除方案.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7科10属,主要分布在0~ 10 cm的土层,总出草量为6 861株·m-2.田间实际出草种类为6科9属,实际出草量平均为208株·m-2,占土壤杂草种子库总量的3.03%;6种除草剂都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其中7.5%禾阔灵乳油的防除效果最佳,能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药后45 d鲜重防效仍达到70.7%~72.4%,可使大豆增产20.5%~ 34.5%.  相似文献   
82.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缺乏高品质品种是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征集了全国26个高档优质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从产量、关键品质指标、食味、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试图选出在本地区适应性良好的高档优质稻品种。结果表明,有14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关键品质指标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标准、食味分85分以上;参试品种整体平均产量为519.7 kg/667 m2;部分品种抗逆性表现良好,但占总数约50%左右的品种在抗倒伏性和在高温下的品质表现较差,部分品种对主要病害的耐性较弱。由此可见,我国已培育一批在江汉平原适应性良好的高品质水稻品种,有望在采取配套技术条件下达到水稻生产的品质和产量“双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牛角地黄汤是用于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基础方剂,由水牛角、地黄、赤芍、丹皮等主要成分组成。【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牛角地黄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亚抑菌剂量的牛角地黄汤水煎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外毒素蛋白的表达,用RT-q-PCR法检测细菌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牛角地黄汤水煎液在40.0mg/mL以上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亚抑菌剂量的牛角地黄汤水煎液能抑制金葡菌毒素蛋白HLα、SEA、SPA的转录和蛋白分泌。同时抑制金葡菌agr系统和SarA调控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牛角地黄汤在亚抑菌剂量下能抑制金葡菌毒力因子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牛角地黄汤剂抑制金葡菌agr二元调控系统及SarA蛋白家族中毒素相关的调控子转录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阔叶箬竹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出笋数都有显著性影响。采用3秆·丛-1的分株繁殖方式相比1秆·丛-1和5秆·丛-1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采用埋鞭方法繁殖时,鞭长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和新竹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其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出笋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10 cm鞭段长度的埋鞭繁殖方式相比5 cm和20 cm鞭段长度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相同养护条件下,埋鞭繁殖成活率稍高于分株繁殖,而分株繁殖的竹苗比埋鞭繁殖的株高更高并且出笋数也更多。这些数据可为今后阔叶箬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6.
穗轴作为拟轮枝镰孢菌侵染果穗引发玉米穗腐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影响病原菌的侵染和扩散。为了深入开展玉米穗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的研究以及了解玉米穗腐病子粒与穗轴抗性的差异,进行抗性鉴定体系的优化,利用164份国内外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两年两点的接种鉴定筛选优异抗源,对发病边长、发病芯长、发病面积、发病相对面积等4个抗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边长能较大程度地区分不同自交系间的抗感差异且又在材料内具有较好的重演性。把发病边长确定为玉米穗腐病穗轴抗性鉴定指标,对参试自交系进行抗性评价,鉴定出CML27、BT-1、CML274等58份穗轴高抗自交系,筛选出BT-1、CML173、CML193等8份子粒与穗轴均抗穗腐病的优异抗源。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小麦抗锈种质南农790条锈病抗性特征和抗病遗传规律,以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和CYR33对其进行苗期抗谱鉴定,并以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对南农790、Avocet S及南农790与Avocet S正交所获得的F1代、F2代和F2∶3群体进行混合小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及遗传分析。抗病鉴定结果显示,南农790苗期对CYR32和CYR33表现为中度感病(IT:6~7),对其余小种表现为抗病(IT≤2),成株期对混合小种表现为近免疫(IT≤2,S≤5%),表明南农790具有成株期抗条锈性;各世代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株期抗病性由一个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Nan;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以SSR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分子作图,发现了6个与YrNan连锁的SSR标记(Xgwm11,Xbarc187,Xbarc181,Xgwm273,Xwmc419和Xwmc216),并将其定位于小麦的1BL染色体,两侧最近的标记分别为Xbarc181(1.3cM)和Xgwm273(6.3cM)。研究结果为南农790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8个栽培小麦品种的化感差异及其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化感作用的差异及其对除草荆的增效作用,用室内培养皿法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关中麦区8个主要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对伴生恶性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的化感作用,其化感作用强弱依次为小偃6号>陕农981>西农889>秦农142>小偃22>武农148>陕715>西农979,筛选出对播娘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小偃6号和陕农981,并测试了这两个品种对除草荆(2,4-D和10%苯磺隆)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荆分别施用于这两个小麦品种的有效中浓度(EC50)均低于对照;与对照品种比较,这两个小麦品种减少一定用量除草剂后仍然可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以对播娘蒿幼苗生长抑制90%为指标,小偃6号和陕农981中应用除草剂2,4-D可减少推荐用量25%~30%,应用10%笨磺隆可减少推荐用量27%~32%.而两种除草剂应用于弱化感作用品种西农979时,用量降低不超过5%才能保证90%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89.
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倒伏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而且还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和育种中一个主要问题。玉米的抗倒性受到植株受力因素与植株支持系统两方面的影响。讨论提高玉米抗倒性的遗传因素以及综述与其相关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对经特异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筛选出的转基因植株及其受体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麦谷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HMW—GS亚基组成发生了变化,转基因株系缺少了受体的10亚基,新出现了受体所没有的8和12亚基。醇溶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与受体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转基因后代中出现了新带或者缺少了受体的部分谱带及表达量的差异。转基因株系的品质性状有所改善,其幅度大小因转化株系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