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7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林业   897篇
农学   1024篇
基础科学   684篇
  1488篇
综合类   3430篇
农作物   508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1625篇
园艺   529篇
植物保护   6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坏死梭杆菌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坏死梭杆菌的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坏死梭杆菌免疫作用弱,无法产生保护性免疫。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坏死梭杆菌免疫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初步研制出坏死梭杆菌疫苗,并经小群动物试验获得成功。文章就坏死梭杆菌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的初始研究、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筛选研究、抗原间的相互作用、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坏死梭杆菌疫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探讨的基础上,基于备份和日志记录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提交协议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恢复方法.该方法基本能实现分布式事务执行的无阻塞,在正确的实现分布武数据库恢复的前提下,保证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34.
将编码人雄激素受体(hAR)的雄素结合区(LBD)的cDNA片段(1005bp)克隆到由P1启动子控制的硫氧还蛋白表达载体pTrxFus上,构建了表达质粒pTrxAR,并转化到大肠杆菌G1724中,经色氨酸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可观察到一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此融合蛋白 分子了量与理论值相吻合,氨基酸组分分析证明了LBD目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5.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苯甲基磺酰氟(PMSF)、溴乙酸(BrAc)、乙酰丙酮、巯基乙醇(ME)等化学修饰剂选择修饰中华蜜蜂碱性磷酸酶多种氨基酸残基,并测定其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DTNB、PMSF的修饰不表现对酶的抑制作用,而NBS、BrAc、ME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乙酰丙酮也能抑制酶的活力,但是不太明显。因此认为Trp、His是中华蜜蜂工蜂碱性磷酸酶的必需功能基团,部分二硫键对保护酶的催化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6.
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甘油破坏鼠红细胞后,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结果表明在pH7.4时,20%甘油能溶解大约95%的大、小鼠红细胞;经此处理后,对T.evansi的回收率和活力无不良影响,可明显提高其分离纯化效果。作者还观察了渗透压和pH条件改变对T.eva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对槟榔江水牛3-酮酸辅酶A转移酶1(3-oxoacid CoA-transferase 1,OXCT1)基因的完整CDS区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功能生物信息学和多组织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以普通牛OXCT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6076397)为参考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序列,以提取的槟榔江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槟榔江水牛OXCT1基因mRNA序列,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利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开放阅读框识别,获得水牛OXCT1基因CDS区全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槟榔江水牛OXCT1基因CDS序列全长1 563 bp,编码5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2509H4041N687O746S23,分子质量为56.50 ku,理论等电点(pI)为8.69,不稳定系数为27.49,平均疏水性(GRAVY)为-0.097,该蛋白属弱亲水性蛋白。OXCT1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线粒体膜蛋白;包含pcaJ_scoB_fam和AtoD 2个保守结构域,且具有5个功能活性位点。槟榔江水牛与普通牛、藏羚羊等5个物种的OXCT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97%。对槟榔江水牛13个组织进行表达谱分析表明,在泌乳期,OXCT1基因在乳腺中表达量最高,在肾脏、垂体、脂肪、大脑、皮肤和肌肉中不表达;在非泌乳期,OXCT1基因在除脂肪以外的其他12个组织中都有表达。OXCT1基因在槟榔江水牛泌乳期乳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水牛的乳脂合成调控事件。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乳脂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采用基质栽培试验,研究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3月生巨尾桉9号苗木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各处理浓度(10、50、100、500 mg/L)下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10 mg/L时,苗高增长量最大,为52.33 cm;肉桂酸10 mg/L时巨尾桉苗木苗高增长量较对照高,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苗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均逐渐降低。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各浓度下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略高于对照;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各浓度对巨尾桉9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羟基苯甲酸10、50、100 mg/L及肉桂酸10 mg/L处理下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正,对羟基苯甲酸500 mg/L及肉桂酸50、100、500 mg/L处理下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可见,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对巨尾桉9号苗木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拐点浓度分别为100、10 mg/L;且在处理浓度相同时,肉桂酸的化感作用较对羟基苯甲酸强。  相似文献   
39.
亲和素磁珠分离毛竹SSR标记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其它文献报道的基础上,构建毛竹SSR位点富集文库。用EcoRⅠ分别和DraⅠ、EcoRⅤ、SmaⅠ、PvuⅡ四种平端限制性内切酶对毛竹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酶切片段回收后与根据抑制性PCR原理设计的接头连接。在利用亲和素磁珠富集含有SSR序列的DNA片段过程中,对杂交、漂洗及洗脱步骤进行优化。通过三引物特异PCR筛选含有SSR序列的阳性克隆并结合测序结果对富集SSR文库进行评价,确定了一条简单、经济、高效分离竹类植物SSR标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山葡萄种内杂交后代的性状遗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林兴桂  尹立荣 《园艺学报》1993,20(3):231-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