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50篇
  289篇
综合类   1578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319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稳定性、各粒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并采用四苯硼钠 (NaTPB) 浸提法探讨了其有效钾释放特征。   【结果】   各植茶年限土壤均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为主,质量占比为75.87%~95.75%,但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 (P < 0.05),且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均明显减小。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中同一粒级团聚体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5 a和10 a茶园。5 a和10 a茶园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大粒级团聚体的增加而增高。土壤缓效钾在各年限茶园均表现为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高于其他团聚体组分。各茶龄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在102.3~236.5 mg/kg,且呈现前期快、后期较稳定的趋势,释放过程均以扩散模型拟合程度最好。进一步比较表明,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明显高于植茶5 a和10 a时的土壤。   【结论】   茶园土壤中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的比例最高,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比例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15—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减少促进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释放,因而,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5 a和10 a的茶园高,但是会耗竭土壤钾库,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2.
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长期定位施肥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活性有机质的影响.主要有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土壤活性有机质用KMnO4氧化法测定,采用3种浓度KMnO4(33,167,333 mmol/L)将土壤活性有机质分为高活性有机质(HAOM)、中活性有机质(MAOM)和活性有机质(AOM).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有机肥-化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积累的作用大于单施化肥和无肥处理.施肥所增加的土壤活性有机质,主要是在0-20 cm土层,尤其在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上表现明显.施肥与否、施肥种类和不同土层对土壤中的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均有明显影响.3种活性有机质含量之间都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高活性有机质与中活性有机质、高活性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12*和1.000**.可见,三种活性有机质之间,以活性有机质和中活性有机质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3.
利用SSR标记进行家蚕引进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5个SSR标记研究了96个家蚕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包括包括47个欧洲系统一化性品种,13个日本系统一化性品种和1个日本系统二化性品种;以及35个中国系统二化性品种的指纹图谱。这些SSR标记在家蚕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量在3~28个,平均为13.34个,多态性指数(PIC)在0.299~0.919,平均0.71。根据各品种的指纹图谱,用Nei(1978)的方法计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983,最小为0.0641,并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得到的分子系统图与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分类方法接近但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探讨了家蚕的起源与进化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SSR标记非常适合于进行品种资源的指纹图谱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164.
黄瓜果皮光泽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果皮有光泽自交系‘1101’(P1)为母本,以3 个无光泽自交 系‘1116’(P2)、‘9930’(P3)、‘1107’(P4)为父本,分别构建6 世代遗传群体,对黄瓜果皮光泽性状 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果皮有光泽性状由显性单基因G 控制,有光泽对无 光泽为显性。利用‘1101’ב1116’的F2 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BSA)筛选得到了30 对与黄瓜果皮有光泽基因G 相关的SSR 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到黄瓜第5 染色体上, 侧翼标记为CS28 和SSR15818,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 和6.4 cM。两侧翼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为454 kb, 在该区域中共预测了177 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5.
从青海海西州茶卡种羊场随机抽取10只青海半细毛羊,采集空腹颈静脉血样分析其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羟脯氨酸等一系列反映钙磷营养的敏感生化指标,测定系骨组织的稳定化学指标。结果表明,4月、8月、10月绵羊血清钙分别为1.90mmol/L,2.24mmol/L和2.06mmol/L,均低于绵羊血钙正常范围下限;血清无机磷为3.04mmol/L,3.42mmol/L和2.70mmol/L,均在正常范围内;骨中钙/灰分8月和10月测定值低于正常值;骨磷/灰分3次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值;骨钙/磷夏季(1.71∶1)最高,秋季(0.84∶1)最低,都小于正常参考值2∶1。由此可见:柴达木盆地半荒漠放牧绵羊钙处于不足状态,磷素基本能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166.
帆张网渔获物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6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帆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调查采获的鱼类41种,甲壳类22种,头足类3种。其中主要渔获物由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细条天竺鱼(Apogon lineatu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长枪乌贼(Loligo bleekeri)和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等10个种类组成,其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79.86%。对小黄鱼和带鱼进行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分析得出,其幼鱼比例分别为97.20%和61.00%。物种种类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值显示,鱼类1月较高,而4、5和6月相对较低;甲壳类在5月较高,而4月相对较低。现行的帆张网渔获物中幼鱼比例较高,对经济幼鱼资源的损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7.
铬污染地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L.)生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场采集样品及室内测试方法,对生长在某铬污染区内,距污染源10 m和100 m的芦苇叶片光合及抗氧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距污染源10 m处芦苇叶绿素含量低于100 m处,类胡萝卜素含量几乎一致,而污染区内两处芦苇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污染区内芦苇叶片叶绿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与非污染区一致,表明污染区芦苇光合作用光反应能正常进行;SOD与CAT活性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其中10 m处两种酶活性略高于100 m处;丙二醛含量与非污染区基本相同,说明污染区芦苇叶片未受到严重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8.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卡拉白鱼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各消化组织内淀粉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值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温度和pH值对卡拉白鱼消化组织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较大(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与后肠中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肝胰脏、前肠、中肠与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4、7.4、7.0和7.8。  相似文献   
169.
河套灌区畦田内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套灌区畦田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的入渗特性,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检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土壤入渗模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田块内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及入渗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与土壤理化...  相似文献   
170.
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 Vp1B3 Vp1b2 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红粒抗穗发芽对照京9428和京冬8号的抗性受粒色、Vp1Bc、颖壳或颖壳抑制物控制;9个白粒品种(系)穗发芽抗性均不同程度的受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控制;强抗穗发芽品系CA0431的抗性与 Vp1B3Dorm1和粒色无关,而与其他遗传因素有关;强抗穗发芽品系山东046432属于由Vp1BcDorm1控制的基因型;中抗穗发芽品种矮抗58的抗性与穗轴有关;Vp1Bb基因对CA95502的穗发芽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对白粒中感穗发芽品系CA9640、CA0459、CA0493和白粒高感穗发芽品系山东928802和CA0306的穗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Vp1Bb基因型与山东928802和Vp1Bc基因型与CA0306的穗发芽并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