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8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林业   635篇
农学   489篇
基础科学   418篇
  810篇
综合类   4037篇
农作物   547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1342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374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本文研究了刺参溃疡病的特征和症状,从病参体表和体内分离出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就是引发本次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交替假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作为养殖刺参的病原菌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2.
 为揭示伤害信号--茉莉酸类(JAs)对倍半萜可能的调控作用,以3年生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树苗为试材进行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测定其茎中内源JAs和倍半萜含量。结果表明,机械伤害处理1 h后,内源JAs含量显著增加,随后迅速下降;伤害处理24 h后又有小幅升高。伤害处理诱导白木香产生3种倍半萜(δ–愈创木烯、α–愈创木烯和α–葎草烯)且含量随着伤害时间延长而增多。外源MeJA处理也能够诱导产生相同种类的倍半萜且诱导强度大于伤害处理。伤害早期(1 h)内源JAs含量升高和伤害后期(48 h)倍半萜含量增多是植物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和抵御伤害胁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3.
开杂18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黑皮、中熟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103 d,果实发育期33 d,具有果个大、果皮黑且韧、品质优、易坐果、抗性强、适应范围较广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24.
低温胁迫对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引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 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藤本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有所增加,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金边扶芳藤和金边常春藤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其他4种藤本植物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低温胁迫的6种藤本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金边常春藤>金边扶芳藤>银边扶芳藤>花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金脉忍冬.  相似文献   
125.
盐胁迫下刺槐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四倍体刺槐的耐盐机制,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分别在盐胁迫处理前、处理10 d、处理20 d时进行叶片取材,比较了二者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种盐胁迫下,二倍体刺槐细胞色素Cyt c/b的比值和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四倍体刺槐呈上升趋势;二者的H2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细胞中线粒体均表现结构完整、基质均匀、被膜清晰、嵴均匀分布且结构完整等特点。在NaCl处理10 d时,二倍体刺槐叶片细胞中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中空、膜模糊、嵴不均匀分布等现象;在NaCl处理20 d时,线粒体受损情况进一步加重。而Na2SO4胁迫下叶片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四倍体刺槐在NaCl和Na2SO4处理时,线粒体受损情况差异较大,其中Na2SO4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线粒体超微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6.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酶切片段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对苏钟猪和二花脸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记录 93头母猪 660多窝产仔数用以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钟猪分别为 0. 536 6和 0. 463 4,二花脸猪分别为 0. 307 7和 0. 692 3;二花脸猪各雌激素受体基因型间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显著(P<0. 05);苏钟猪头胎总产仔数AA基因型与AB、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二花脸猪经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127.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性还不清楚。本文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8头德宏水牛和93头产奶杂交水牛(F1: 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第17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结合乳成分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在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即c.1350C>G,其为同义替换。该SNP位点在德宏乳用和非乳用水牛中群体遗传组成相近,且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SNP对水牛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等无显著影响。序列比对显示,水牛、普通牛、瘤牛、山羊和绵羊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间仅存在1个编码氨基酸差异,揭示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8.
培矮64S的主效不育基因的光敏不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矮 64S是由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作不育基因供体转育而成的 ,但其育性表现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从培矮 64S与常规稻品种农垦 5 8杂交后代 F2 中获得了典型的光敏雄性不育株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证明控制培矮 64S育性的主效基因仍属光敏核不育基因。笔者在分析后认为 ,光敏核不育基因的高效表达对其所在的遗传背景有高度依赖性 ,在光敏核不育系选育中 ,在注重获得主效光敏不育基因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其高效表达的遗传背景的选择与改造。在利用克隆的光敏核不育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时也要高度重视对转基因亲本遗传背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规模化贝类养殖对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影响,选择山东乳山市宫家岛以东太平洋牡蛎养殖水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2011年10月大面调查获得的pH、总碱度(TA)、叶绿素a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DIC)体系各分量的浓度、组成比例及平面分布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定量了浮游植物的固碳贡献。结果表明,秋季乳山宫家岛以东牡蛎养殖水域表层海水DIC浓度范围1 953.20~2 130.74μmol/L,平均值(2 048.73±57.19)μmol/L;HCO3-是DIC的主要成分,占88.25%;表层海水pCO2范围为220.08~262.29μatm,平均值(246.46±23.00)μatm;该区域秋季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在-53.78~-21.93 mmol/(m2.d),平均值为-42.09 mmol/(m2.d),表现为强的CO2汇;该区域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460.27~725.64 mg/(m2.d),平均为(593.27±91.98)mg/(m2.d),海—气界面较强烈的CO2交换通量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贡献;养殖区与对照区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太平洋牡蛎呼吸、钙化生理活动释放的CO2对海—气界面CO2的交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0.
采用RT-PCR方法对2009—2011年山西省分离的5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ORF5和Nsp2(2503~3269nt)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Nsp2基因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8%~98.2%,且缺失位置一致,均存在2个位点30个氨基酸缺失;ORF5基因大小为603bp,编码200个氨基酸,第13、151位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137位为丝氨酸(S),表明这5株均为野毒株,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毒株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5%~98.0%。结果表明,山西省内目前流行的PRRSV为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