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43篇 |
免费 | 1833篇 |
国内免费 | 32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15篇 |
农学 | 1654篇 |
基础科学 | 1637篇 |
3246篇 | |
综合类 | 15059篇 |
农作物 | 2119篇 |
水产渔业 | 1291篇 |
畜牧兽医 | 5969篇 |
园艺 | 2219篇 |
植物保护 | 17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871篇 |
2022年 | 1836篇 |
2021年 | 1623篇 |
2020年 | 1417篇 |
2019年 | 1431篇 |
2018年 | 1057篇 |
2017年 | 1479篇 |
2016年 | 1087篇 |
2015年 | 1576篇 |
2014年 | 1677篇 |
2013年 | 1983篇 |
2012年 | 2605篇 |
2011年 | 2701篇 |
2010年 | 2552篇 |
2009年 | 2387篇 |
2008年 | 2291篇 |
2007年 | 2070篇 |
2006年 | 1647篇 |
2005年 | 1395篇 |
2004年 | 782篇 |
2003年 | 500篇 |
2002年 | 495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437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1篇 |
1956年 | 15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建立了吡喹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吡喹酮-PLGA)缓释植入棒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对其释放度进行了考察。以甲醇-水(100:40,V/V)为流动相,采用Grace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3nm,在此试验条件下,吡喹酮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3%(n=9)。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8.96%、98.67%和98.81%,该方法简单、快捷、辅料无干扰、准确度高,适于吡喹酮-PLGA植入棒的含量测定。吡喹酮-PLGA植入棒以骨架溶蚀释放机制缓慢释放,释药期可达三周,释放度高于300μg/d。 相似文献
212.
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于母鼠孕哺期染毒,染毒剂量为0.3、1.0、3.0 g/L,每组10只.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仔鼠出生后第21天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含量.用RT-PCR方法测定21 d不同剂量组仔鼠海马组织中钙结合蛋白-2 (Calsyntenin-2)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各剂量染铅组血液、海马组织中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Y型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铅暴露组21 d的仔鼠,获取记忆的能力(T1)、保持记忆的能力(T2)和记忆保持率(T3)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仔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铅暴露组海马组织中Calsyntenin-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孕哺期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引起仔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铅的神经毒性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中Calsyntenin-2 mRNA的表达、影响突触的信息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213.
细胞凋亡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主要对细胞凋亡中信号的传导、染色体的变化以及Bcl-2家族蛋白和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4.
为分析山西省玉米(Zea may)连作(CC)、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燕麦(Avena sativa)轮作(C-A-O)和玉米+小黑麦(Secale sylvestre)轮作(C-T)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营养品质,在山西省不同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轮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分析农作物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C-T一年平均经济效益最高,CC次之,C-A-O最低。但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C-A-O的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P<0.01),CC连作最低。综合来看,C-A-O综合效益较高,C-T综合效益次之,CC综合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215.
216.
217.
218.
219.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特征,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麦地、云杉林地、苜蓿地为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2.19、0.33和0.48 g·kg-1,小麦地和苜蓿地土壤SOC、TN和TP空间变异性较云杉林地偏大。SOC、TN含量为云杉林地>小麦地>苜蓿地,TP含量为云杉林地>苜蓿地>小麦地。土壤SOC、TN和TP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地C/P显著(P<0.05)高出苜蓿地41.96%,N/P显著高出云杉林地、苜蓿地28.57%、36.19%。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C/N、C/P、N/P)均值分别为:39.61、31.53、0.83,且其C/N大于中国平均值(12.3),C/P、N/P较全国平均值(61.0、5.2)明显偏小,黄土丘陵区C/N较稳定。土地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存留,有利于土壤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