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林业   1127篇
农学   1412篇
基础科学   703篇
  1716篇
综合类   2519篇
农作物   591篇
水产渔业   419篇
畜牧兽医   1162篇
园艺   348篇
植物保护   73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removal on grain yiel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 spring maize (Zea may L.)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5 yr at Changwu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Northwest Chin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lastic film mulching during entire growing stages (FM), plastic film removal at the silking stage (RM) resulted in a 6.3% higher average maize yield. Under the RM treatment,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5‐yr cultivation in the 0‐ to 20‐cm layer.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xtractable organic C (EOC), KMnO4‐oxidizable C (KMnO4‐C) and C management index (CMI) in the 0‐ to 20‐cm layer, an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 and EOC in the 20‐ to 40‐cm layer were observed in response to plastic film removal after the 1‐yr treatment; the respons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after 5 yr. Under the RM treatmen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 light fraction organic N, extractable organic N, KMnO4‐C and CMI were also observed after five years in the 20‐ to 40‐cm layer. Moreover, KMnO4‐C and EOC were much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labile SOM frac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of RM, even after only 1 yr of cultivation.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mulching for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plastic film removal at the maize silking stage i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increasing yields and enhancing SOM concentration and soil sustainability in the regions with semiarid monsoon climates that have sufficient rainfall during maize reproductive stages.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的结果表明,豌豆茬好,小麦茬差,油菜茬居中。豌豆茬、油菜茬和休闲地肥力水平接近,产量无明显差异。豌豆茬、油菜茬后作产量高,有益微生物数量多,特别是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占优势。休闲茬有效养分虽高,但却消耗了土壤潜在的肥力。  相似文献   
63.
在常见的农产品当中,玉米,小麦以及水稻,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玉 米在我国分布广泛。因地域和气候的差异,使得玉米的产量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为促进产 量提升,应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更加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栽培技术,并且要加强对玉米 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病虫害现象。  相似文献   
64.
不同贮藏技术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贮藏方法对板栗贮藏过程中"石灰化"、水分、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室温散装贮藏"石灰化"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室温密装贮藏,而冷藏能大大降低板栗"石灰化"的发生.室温散装贮藏的板栗水分损失很快,含量明显低于室温密装和冷藏,而可溶性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很快,明显高于室温密装和冷藏;室温散装和密装贮藏板栗的还原糖含量缓慢下降,而冷藏板栗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5.
海藻糖是昆虫的血糖,为昆虫提供能量;海藻糖酶催化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是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s,PMs)是昆虫消化道特有结构,对昆虫消化食物、保护肠道表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几丁质是PMs的重要组分。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和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几丁质合成途径的第1个和最后1个酶。本研究通过饲喂亚洲玉米螟(Orstrinia furnacalis,Asian corn borer,ACB)膜结合海藻糖酶(OfMT)基因特异的干扰dsRNA,研究RNAi对ACB幼虫中肠CHSBOfCHSB)基因表达及幼虫发育的影响。发现处理48 h后,OfMT基因和OfCH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幼虫发育迟缓。通过对处理及对照ACB幼虫中肠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thanol,HE染色)和几丁质标记,发现血腔内脂肪体组织减小、中肠围食膜组织中几丁质含量减少。推测OfMT基因有可能成为ACB的生物防治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66.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底坎整流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灿  成立  刘超 《排灌机械》2014,(5):393-398
为研究正向进水前池存在的不良流态,基于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数值模拟了正向进水前池中无任何措施和增设底坎整流措施的流态.CFD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的前池两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泵站两侧机组进水条件差,水流偏斜较为明显;加底坎,且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远时,整流效果并不明显,前池内仍有大面积的回流产生,偏流依然严重;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近时,坎后旋涡直接影响到进水池的流态;通过CFD优化,底坎设在离进水池入口(7~10)D处,能明显改善前池的流态,水流能较均匀地流入各台机组;随着底坎坎高的增大,底层回流区会逐渐变小,较大回流区发生的位置也由坎后变为坎前,坎高的取值约为0.3H'时,前池内流态较好;底坎的顶宽尺寸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较小.CFD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对正向扩散前池流态改善有借鉴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角砾和圆砾对陡峭工程边坡入渗、产流、产沙以及水动力学特征,为青藏高原地区工程边坡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派墨农村公路沿线气候特征及其土质路堑边坡形态和物质组成特征,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在强降雨(120 mm/h),大坡度(50°),3种砾石含量(30%,40%,50%)条件下圆砾和角砾坡面宏观侵蚀特征和产流产沙规律。[结果]圆砾坡面平均入渗率高于角砾坡面,平均产流率低于角砾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明显晚于角砾坡面;圆砾和角砾坡面水流流态均属于层流,流型均为急流,圆砾坡面的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雷诺数略小于角砾坡面,但弗劳德数远大于角砾坡面,流速大于角砾坡面,阻力系数小于角砾坡面,径流挟沙能力更强;圆砾坡面稳定产沙率约为角砾坡面的2倍,总产沙量比角砾坡面高出约20%。[结论]卵砾石表面光滑,与土壤间贴合不够紧密,形状更容易引起局部湍流,在强降雨条件下,陡峻冲洪积路堑边坡坡面易发育以卵砾石为中心,遍布坡面的环形小细沟,细沟发育数量和产沙量都将大于以棱角状碎块石组成的崩坡积路堑边坡。  相似文献   
68.
为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长沙市全面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地方立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探索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本文通过概述长沙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现状,分析了长沙市现有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情况,包括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转运中心、收集暂存点和无害化处理点等。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监管难度大,养殖保险未全覆盖,补助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现养殖保险全覆盖,完善无害化处理补助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厘清责任分工等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69.
研究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糜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用5种外源激素在糜子3~4叶期喷施,连续处理2次,喷清水为对照。记录糜子苗期基本苗数、拔节期总茎数、成熟期穗数等性状,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脱落酸(ABA)能够显著降低糜子的分蘖数,施用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矮壮素(CCC)也能减少糜子分蘖数,但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多效唑(PP333)对糜子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施用GA3、IAA、CCC能够增加分蘖穗数,而ABA、PP333降低分蘖穗数;各处理分蘖成穗率都较对照高,ABA处理分蘖成穗率为最高达到25.20%;ABA处理主茎穗占比较对照增加,分蘖穗占比降低;GA3、IAA、CCC处理主茎穗占比相对于对照降低,分蘖穗占比增加,PP333处理与对照相近;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施用ABA产量最高,可能与主茎穗占比高和分蘖成穗率高有关系。在糜子3~4叶期喷施5种外源激素,对糜子有显著作用的是ABA,主要表现在ABA能够降低糜子分蘖数,保证了主茎的成穗数量,增加了分蘖成穗率,从而提高了糜子产量。  相似文献   
70.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豇豆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对41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豇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65对SRAP引物和10对SSR引物中分别筛选获得稳定清晰且多态性强的31对SRAP引物和5对SSR引物,对41份栽培豇豆资源的DNA进行SRAP-PCR和SSR-PCR扩增。2种PCR扩增共获230条扩增条带,其中SRAP检测到196条扩增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为6.3条,多态性片段为161条,多态性比例为82.14%;SSR检测到34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6.8条,多肽性片段为25条,多态性比例为73.53%,表明本研究搜集的豇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基于SRAP和SSR标记的结果,利用UPGMA构建了41份豇豆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1667~0.9516,大多在0.674以上。结果表明,SRAP和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41份豇豆资源分开,且部分种质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这为豇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