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Total assayable cortisol in plasma was highly correlated (r = 0.97) with physiologically active free cortisol in plasma after routine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 1- to 3-weeks-old goats. Transport of adult goats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P less than 0.001) in free cortisol in saliva and in free and total cortisol in plasma. No difference (P greater than 0.05)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free cortisol in saliva and in plasma was apparent before or after transpor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livary cortisol method is a useful measure of stress in adult goats,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 and total cortisol in plasma, and the adrenocortical response to transport, appear to be similar in sheep and goats.  相似文献   
332.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三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333.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34.
盐碱土微生物功能群季节动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河西走廊东端永登县6种盐碱土壤类型,对各样地微生物功能群的季节动态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盐碱环境中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夏季出现峰值,真菌数量在秋季和冬季出现峰值;不同微生物功能群基本上只有一个峰值且峰值出现的季节不同,与碳循环相关的纤维素分解菌功能群的峰值出现在冬季,与...  相似文献   
335.
了解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为拉萨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选取了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进行原生动物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水样153份,分析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该流域原生动物类群组成中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1)3个季节,稀有种80种,占总物种的40%;偶见种95种,占总物种的48%;常见种21种,占总物种的11%;恒见种1种,占总物种的0.5%。(2)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物种类群组成中偶见种是原生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贡献者。(3)多样性指数表明,Richness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春季和夏季高于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夏季。(4)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流域均具有显著差异,且流域差异相比季节差异较大。(5)根据Mantel检验分析原生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环境因子中,水温(WT)、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Salt)、电导率(EC)、总磷(TP)及溶解氧(DO)是影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