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85篇 |
免费 | 3075篇 |
国内免费 | 54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99篇 |
农学 | 8823篇 |
基础科学 | 4710篇 |
10089篇 | |
综合类 | 15578篇 |
农作物 | 2953篇 |
水产渔业 | 2747篇 |
畜牧兽医 | 13252篇 |
园艺 | 1709篇 |
植物保护 | 4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528篇 |
2022年 | 1326篇 |
2021年 | 2059篇 |
2020年 | 1831篇 |
2019年 | 1962篇 |
2018年 | 1548篇 |
2017年 | 1960篇 |
2016年 | 1951篇 |
2015年 | 2530篇 |
2014年 | 2356篇 |
2013年 | 3074篇 |
2012年 | 3443篇 |
2011年 | 3812篇 |
2010年 | 3508篇 |
2009年 | 3265篇 |
2008年 | 3186篇 |
2007年 | 3216篇 |
2006年 | 3065篇 |
2005年 | 3096篇 |
2004年 | 1542篇 |
2003年 | 1400篇 |
2002年 | 1137篇 |
2001年 | 1554篇 |
2000年 | 1709篇 |
1999年 | 1915篇 |
1998年 | 1360篇 |
1997年 | 1169篇 |
1996年 | 1063篇 |
1995年 | 1015篇 |
1994年 | 1019篇 |
1993年 | 889篇 |
1992年 | 1028篇 |
1991年 | 919篇 |
1990年 | 766篇 |
1989年 | 651篇 |
1988年 | 529篇 |
1987年 | 506篇 |
1986年 | 336篇 |
1985年 | 265篇 |
1984年 | 221篇 |
1983年 | 185篇 |
1982年 | 131篇 |
1981年 | 103篇 |
1980年 | 103篇 |
1979年 | 150篇 |
1978年 | 105篇 |
1977年 | 82篇 |
1975年 | 79篇 |
1974年 | 8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初始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机制,以石油降解菌剂和腐熟鸡粪为调理剂,研究了初始浓度分别为5 000(T1)、10 000(T2)和50 000 mg/kg(T3)的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降解动力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常数分别为0.012、0.094和0.050 d-1,半衰期分别为6.79、7.37和13.86 d。整个堆腐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112.08、230.05和887.93 mg/(kg·d)。3个处理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和碳源利用率(除芳香烃类化合物外)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在堆腐中、后期达到最大,T3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多聚物类和糖类代谢群是堆腐体系中的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除第9天外),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均一度指数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并在堆腐后期达到最大,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分别高了0.21%和17.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在中期达到最大,T1处理分别比T2、T3处理高2.12%和9.44%,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 SGI)分别比堆腐初期提高了18.26%、20.42%和36.41%。该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新囊素口服液在田间应用的效果而进行田间试验及实验应用效果的观察,试制的5批新囊素经5个鸡群的治疗试验,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学反应的结果作为诊断依据,结果表明新囊素对鸡新城疫和鸡法氏囊炎的患病鸡只给药5~7天治疗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0%。 相似文献
993.
UPLC-MS/MS法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除草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的UPLC-MS/MS方法。稻米和土壤样品经乙腈和混合液提取,甲醇/二氯甲烷溶解,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经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水稻及土壤中提取扑草净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扑草净在稻米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1mg/kg;最小检出量5×10~11g;稻米添加回收率为82.7%~105.3%,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79.6%~103.3%;稻米的RSD为2.6%~3.6%,土壤的RSD为3.2%~5.2%。建立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扑草净残留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按照《河南省2019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对全省种羊场和部分商品羊场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试验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结果显示:河南省小反刍兽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0.58%,其中种畜场(82.48%)高于商品场(79.74%);3种不同企业生产疫苗的免疫合格率均在73%以上,不同地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55.47%~100%之间,免疫2次及以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6.36%)高于只免疫1次的(76.50%);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结果表明,河南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未发现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均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70%)以上,说明近期省内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较低,但部分地区免疫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发生风险。因此,河南省仍需继续做好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和疫情风险,同时加强羊只的引种检疫和流通监管,提高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从而最终达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5.
996.
利用农业固体废物玉米芯作原料制备了活性炭,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以及考察了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和温度对活性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酸改性600℃下裂解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好;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经过单因素影响试验的研究表明,溶液初始pH值为6、活性炭投加量为0.01g、吸附温度为40℃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航空成像光谱数据研究土壤供氮量及变量施肥对冬小麦长势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推扫式成像光谱仪PHI(Pushbroom Hyperspectral Imager)获取的冬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及乳熟期的航空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反映冬小麦长势的光谱特征值,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冬小麦的长势情况;对不同时相光谱特征值与土壤基础供氮量、土壤总供氮量以及变量施肥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基础供氮量、土壤总供氮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对冬小麦长势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土壤基础供氮量是影响冬小麦长势的重要因素,它对冬小麦的长势影响贯穿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此外,该文还通过变量施肥前后作物 相似文献
998.
基于RUSLE的蔗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赤红壤集约化蔗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为广西集约化蔗区小流域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其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坡度在0°~35°之间,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82.85%,10.99%,道路和沟渠共占6.16%。2020年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22.97 t/(hm2·a),属轻度侵蚀水平,是水利部规定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 t/(hm2·a)的4.6倍;②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的坡度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平均侵蚀速率最大的是林地(桉树),为53.59 t/(hm2·a),分别是坡耕地(甘蔗)、道路、沟渠的2.84,2.12,27.91倍。[结论] 应用RUSLE模型通过借助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和处理数据,即可估算出蔗区土壤侵蚀及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应合理规划并利用管理好流域的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明确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表型特征,对分离自福建省15个市(县)的300株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88株为A2交配型,12株为A1交配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和4%,以A2占优势,在各采集点均有分布。263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28株为中间型,9株为抗性,分别占总体的87.67%、9.33%和3.00%,甲霜灵敏感菌株为主要菌系。根据菌株对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辣椒疫霉菌划分为3个生理小种,其中168株为小种3,126株为小种2,6株为小种1,分别占56%、42%和2%,小种3为福建辣椒疫霉菌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000.
以聚氨酯(PU)涂料涂饰水曲柳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TD-GC-MS-O)技术,分析不同环境条件时(温度、相对湿度、气体交换率与负载因子之比)漆饰水曲柳木材28 d释放周期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C)及其气味释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环境条件时,气体交换率与负载因子之比、相对湿度升高,会促使漆饰水曲柳木材的挥发性、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降低;温度升高,会促进漆饰水曲柳木材的挥发性、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升高。漆饰水曲柳木材共释放出26种关键性气味特征化合物,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有6种,其特征香型分别为芳香、果香、甜香、花香、留兰香糖、醋香。与温度、相对湿度相比,气体交换率与负载因子之比是影响漆饰水曲柳木材关键气味释放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创造高气体交换率与负载因子之比及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漆饰水曲柳木材挥发性、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气味释放处于较低水平,保证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