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0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2095篇
林业   1998篇
农学   2168篇
基础科学   1216篇
  2514篇
综合类   10080篇
农作物   1397篇
水产渔业   1041篇
畜牧兽医   3293篇
园艺   1431篇
植物保护   1193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934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1014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297篇
  2012年   1878篇
  2011年   1953篇
  2010年   1848篇
  2009年   1635篇
  2008年   1620篇
  2007年   1654篇
  2006年   1377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70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性状显著影响,复合肥和有机肥(F+Y)配施显著提高糜子籽粒产量(GY)、净光合速率(Pn)、钙(Ca)和铁(Fe)含量,显著减低直链淀粉含量(AC);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GY)和净光合速率(P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镁(Mg)与铁(Fe)呈极显著正相关,值为0.68,直链淀粉含量(AC)与醇溶蛋白含量(Gli)、钙(Ca)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值分别为-0.66和 -0.50;主成分分析发现,糜子各性状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糜子食味品质、营养品质、产量指标和蛋白营养品质,综合得分以复合肥和有机肥(F+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复合肥(187.5 kg·hm-2)与有机肥(1.5×10 kg·hm-2)配施是糜子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2.
几个牡丹品种耐涝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宜在江南地区栽培的牡丹品种,以8个盆栽牡丹品种为材料,对水涝胁迫下牡丹形态、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8个品种的耐涝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按耐涝能力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四旋>蓝田玉>乌龙捧盛.筛选出适合在江南地区栽培观赏的首选品种有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  相似文献   
73.
江汉平原盛夏低温过程对中稻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异常温度变化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采用作物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分析法初步分析了近10 a江汉平原盛夏低温过程对处于穗始分化期至灌浆期的中稻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期间日平均气温24 h降幅达5℃以上,或多日连续降幅达7℃以上,其空秕率可达15%或以上,而且有降幅越大空秕率越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土壤中砷的来源及迁移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安礼航  刘敏超  张建强  黄玲  陈志良 《土壤》2020,52(2):234-246
砷是一种高致癌风险的类金属,自然环境中高砷(As)含量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直接的健康威胁。研究自然环境中砷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环境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降低人体摄入砷的风险。对文献的分析表明,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溶解、铝氢氧化物表面的砷还原、有机质抑制砷吸附以及Eh降低和pH升高是造成砷向环境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其向环境迁移的多种影响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砷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加强砷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6.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 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 255 bp。在NR、NT、KO、Swiss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 009、35 057、18 453、26 971、30 294、11 420和21 613个unigene。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 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 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 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面鲀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面鲀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针对目前普遍使用且依靠人力喂入及反拉的苎麻剥麻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剥麻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该研究以“川苎11号”苎麻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自动反拉式换位夹持苎麻剥麻机。首先对苎麻茎秆物理尺寸和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测量,确定采用双夹持机构与同步带夹持输送、电机驱动夹持机构翻转换位、双滚筒反向剥麻的技术方案。进而对剥麻装置、夹持机构等主要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苎麻剥麻机结构和剥麻滚筒转速、反拉速度、喂入角度等工作参数。然后分析苎麻茎秆剥打过程并建立仿真模型,运用ANSYS/LS-DYNA模块对剥麻过程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木质部去除量、韧皮部损失量等,仿真结果表明,剥麻滚筒转速、反拉速度、喂入角度分别在350~650 r/min、0.2~0.4 m/s、5°~15°范围内时的剥麻效果较好。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反拉式换位夹持苎麻剥麻机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剥麻滚筒转速451.047 r/min,反拉速度0.319 m/s,喂入角度10.728°;样机试验表明最优工作参数下的平均鲜茎出麻率为5.03%,平均原麻含杂率为1.14%,满足苎麻剥麻机技术标准。该换位夹持装置能够实现苎麻夹持喂入与自动反拉,简化剥麻机结构,提高剥麻机作业性能和剥麻质量,研究结果可为轻简型苎麻自动剥麻机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8.
饲草收获机作物喂入矢角(辊(叶片)轴心至喂入点矢径的水平夹角)对切碎辊转矩负荷及切碎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检测传动带压力与作物喂入矢角的关系,对收获机切碎特性与作物切碎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揭示了饲草作物切碎质量、能耗与作物喂入矢角的关系,建立收获机切碎辊作物喂入矢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优化参数组作物单位长度喂入量为5.5kg/s、切碎辊转速为1600r/min、传动带初始压力为1.2MPa时,该作业参数组下切碎作物喂入矢角数学模型精度最高,准确率达79.52%,模型偏差为0.491MPa(0.957rad),能够有效表征铡草机切碎作业负荷,同时在保证作物切碎质量下提高了铡草机作业能力,优化的切碎喂入矢角模型下切碎扰动响应时间缩短约26.41%,单位作业能耗减小约11.36%。该切碎作物喂入矢角模型丰富了铡草机切碎作业的建模方法,为饲草作物类铡草机负荷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水产学报》2024,2(4):049608-1-049608-16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 (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 (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80.
林武星  谷凌  朱炜  聂森 《草业科学》2014,8(10):1915-1922
以一年龄台湾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为称重控水方法,研究了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胁迫(LD)、中度干旱胁迫(MD)和重度干旱胁迫(HD)4种水分处理对台湾海桐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台湾海桐耐旱机制。结果显示,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台湾海桐幼苗高度和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加;叶中K+和Mg2+含量降低,Ca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叶中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干旱胁迫下台湾海桐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和膜脂过氧化加剧,但其能通过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调节来保护膜结构,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