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48篇 |
免费 | 1378篇 |
国内免费 | 9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53篇 |
农学 | 515篇 |
基础科学 | 518篇 |
1289篇 | |
综合类 | 6960篇 |
农作物 | 949篇 |
水产渔业 | 597篇 |
畜牧兽医 | 1924篇 |
园艺 | 1057篇 |
植物保护 | 5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582篇 |
2021年 | 558篇 |
2020年 | 507篇 |
2019年 | 535篇 |
2018年 | 361篇 |
2017年 | 620篇 |
2016年 | 420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671篇 |
2013年 | 845篇 |
2012年 | 1151篇 |
2011年 | 1213篇 |
2010年 | 1172篇 |
2009年 | 1035篇 |
2008年 | 961篇 |
2007年 | 859篇 |
2006年 | 740篇 |
2005年 | 586篇 |
2004年 | 386篇 |
2003年 | 223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气调贮藏不同气体比例对哈密瓜86-1贮期品质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的哈密瓜86-1贮藏保鲜条件.[方法]在3 ℃贮藏条件下,设置O_2+CO_2:3;+0;;O_2+CO_2:4;+1;;O_2+CO_2:5;+2;三种气体条件,研究不同贮藏气体条件对86-1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硬度、果肉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的贮藏温度下,各气调处理并没有起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减少其乙烯释放量等作用.与冷藏相比,气调处理的果实糖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略低,对其品质及风味保持较好.[结论]相对而言,CO_2含量较高的气体环境更利于瓜的贮藏,CO_2/O_2=2/5明显优于CO_2/O_2=0/3,究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2.
93.
94.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95.
96.
文章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成果的学科分布、研究类型分布、完成人情况、完成单位分布。结果认为,获奖科研项目侧重于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和工业技术三类学科,基础学科及其应用研究薄弱;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研究各有其子类目分布的重点;研究项目多集中在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参与两个项目以上占16.44%。87.3%以上由5人以上完成;福建省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医院、研究所三类单位中,科研与企业的合作较多.转化成生产力的方向明显。 相似文献
97.
98.
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村级尺度下研究了渝东北丘陵区农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在村级尺度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都具有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40.27%和64.21%。土壤碱解氮半方差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且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4.5%,空间相关距离为61 m;速效磷以指数模型模拟最好,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45.0%,空间相关距离为47 m。土壤碱解氮在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各向异性,与地形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土壤速效磷在东西、南北方向上都有明显的趋势特征,表现出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9.
100.
采用种质库内保存的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C.Agardh)Saunders]雌雄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利用雌雄配子体进行人工苗种繁育,并在自然海区进行栽培。2015年8月3日开始育苗,经过75d培育,多肋藻幼苗生长至0.83cm,出库下海暂养。下海后,经过40d生长,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cm,开始分苗养殖,分苗后每隔25~30d观测藻体长度和宽度生长变化,并同步监测海水温度。至2016年4月20日观测到多肋藻平均长度达到最大值,约228.3cm,此时海水温度约9.4℃,藻体平均宽度约29.3cm,平均鲜重量约528.4g,平均干重约79.7g,鲜干比约6.6。得出结论:多肋藻适合在我国北方海区进行人工育苗并养殖,最佳收获期在4月下旬前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