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7篇
  35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Cherimoya (Annona cherimola Mill.) is a subtropical fruit crop that exhibits protogyny dichogamy and for which the original pollinators are not present in the main producing countri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achievement of profitable yields depends on hand pollination. The present work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pollen applied on pollen–pistil interaction and on fruit set, size, shape and growth. Pollen dilution with Lycopodium spores reduced fruit set and size and favoured the appearance of misshapen fruits, whereas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amount of pollen did not improve fruit size and increased fruit set only the first year. Pollen load did not affect fruit growth model, which always followed a double sigmoid pattern. Nevertheless, the slopes of the curves during the two rapid growth phases were higher when a larger amount of pollen grains was applied. Seed index (seed number per 100 g of fresh fruit weight) rose slightly as pollination level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22.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栗瘿蜂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无雄蜂,营孤雌生殖。以初龄幼虫在栗芽组织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虫瘿里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脱孔出蜂,产卵于栗芽内。卵于7月中旬孵化,初孵幼虫先在栗芽组织表面危害,然后形成小虫室越冬。室内药效测定表明,10%六六六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50%乐果乳剂1000倍液,对刚脱孔和正在咬孔的成虫触杀效果都很好。田间栗树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95%以上时,喷布10%六六六乳剂或超低量油剂,效果良好。冬季剪枝,保留结果母枝和有用发育枝,防虫效果明显。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长尾小蜂是防治栗瘿蜂值得注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利用皮肤植块法建立了鸵鸟胚胎成纤维细胞 ,并进行了传代、冻存、复苏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传代实验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表明 ,鸵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可在体外存活 7~ 8代 ,且保持核型正常 ,而且 ,细胞冻存和复苏对核型也没有显著影响 ,从而证明利用体外培养的体细胞是进行保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根据华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研究华南亚热带气温储存稻谷对其品质劣变的影响;利用冬季低温机械通风、仓顶水泥压盖泡沫隔热、胶膜密闭保温、双料隔热保温门、采取遮光网遮光、仓顶自动喷淋降温对稻谷保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延缓稻谷品质劣变的经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索EMS对离体培养的甘蔗茎尖进行化学诱变的合适浓度和时间组合,以‘新台糖22’和‘粤糖93-159’甘蔗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4、48、72μmol/L)、不同时间(2、4 h)诱变处理对茎尖分生组织的成活率、鲜重增重量、分化率及分化成苗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处理后2个基因型的甘蔗茎尖分生组织成活率、每克鲜重增重量、分化率以及成苗的数量和质量都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个基因型甘蔗茎尖经诱变处理后半分化EMS浓度均小于半致死浓度。综合成活和分化情况,适合‘新台糖22’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48μmol/L处理2 h或24μmol/L处理4 h;适合‘粤糖93-159’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72μmol/L处理2 h或48μmol/L处理4 h。  相似文献   
126.
127.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128.
根据斑茅ITS区序列设计编号为EF1/ER1和编号为EF2/ER2的两对引物,经在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间ITSPCR扩增,证明这两对引物是斑茅特异引物,其中引物EF1/ER1在斑茅多态性研究中扩增出5种带型,而引物EF2/ER2扩增出3种带型;同时,利用这两对引物对甘蔗(拔地拉)与斑茅杂交的9个F1,甘蔗斑茅真实杂种(崖城96-66、96-46)与CP84-1198的36个BC1以及崖城95-41与内江57-416的12个BC1,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对引物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对斑茅F1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前人(沈万宽)的同工酶鉴定结果相一致,对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品系为假杂种。  相似文献   
129.
滴灌对间作枣棉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疆沙漠绿洲区对滴灌间作枣棉不同种植和灌水模式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间作枣棉节水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状况。试验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枣棉间距80 cm(J-1)、100 cm(J-2)、120 cm(J-3)、对照单作枣树(CK-Z)、单作棉花(CK-M)和灌水定额45 mm(G-1)、60 mm(G-2)、75 mm(G-3)、90 mm(G-4)。研究表明,新梢生长期枣树需水量较棉花大,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滴灌定额较低时(45 mm,G-1处理)显著低于G-2、G-3、G-4、CK-Z 4个处理,而此阶段(棉花蕾期)水分对棉花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但过高的灌水量(90 mm)也会使棉花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变化与蒸腾速率变化相似,枣树新稍生长期G-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低灌水处理G-1分别比G-2、G-3、G-4处理降低了70.85%、64.37%、39.66%。花期后枣树需水量较大,气孔导度以G-4处理最高。棉花蕾期以G-2处理最高,花期后,低灌水定额时(G-1、G-2)气孔导度也较低,铃后期各处理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与花铃期相比分别降低了14.34%、31.83%、54.23%、43.03%、47.71%。枣棉间距对枣树和棉花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主要在盛花期后,而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则贯穿整个生育期;不同种植间距下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WUEyield)由大到小表现为CK-M、J-3、J-2、J-1,不同灌水定额下棉花的WUEyield由大到小表现为CK-M、G-2、G-3、G-2、G-4;不同种植间距下枣树的WUEyield由大到小表现为J-3、CK-Z、J-2、J-1,不同灌水定额下枣树的WUEyield由大到小表现为G-1、G-3、CK-Z、G-2、G-4。采用光合分配计算各生育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WUEPn)与基于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yield)并不一致;棉花蕾期水分利用效率WUEPn与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WUEyield显著相关,其他2个生育期与之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