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49篇
  193篇
综合类   737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254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以内蒙古农牧业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构建协同创新的农牧业科研信息服务体系为规划愿景,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在种质资源、科研条件、数字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农牧业生态环境、作物长势、自然灾害、种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领域的农牧业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共享,融合大数据、智能检索、可视化等新技术,设计开发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农牧业科学研究以及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3.
4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粮中超量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消化器官指数、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胫骨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公雏2 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正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低磷饲粮(钙和有效磷水平均比PC组降低0.15%),试验组在低磷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00(NC500)、1 500(NC1500)和4 500 FTU/kg(NC4500)的植酸酶。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1)NC和NC500组14、25和38日龄体重以及1~14日龄、15~25日龄和1~38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育肥指数显著低于PC组(P<0.05)。除NC4500组1~38日龄ADFI显著高于PC组(P<0.05)外,NC1500和NC4500组38日龄体重以及1~38日龄ADG、ADFI、育肥指数与PC组差异不显著(P>0.05)。2) NC组钙表观利用率显著低于PC组(P<0.05),NC500、NC1500和NC4500组日均排钙量显著低于PC组(P<0.05)。NC500、NC1500和NC4500组磷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C和PC组(P<0.05),日均排磷量显著低于NC和PC组(P<0.05)。3)NC组胫骨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NC4500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 NC组26、39日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PC组(P<0.05),NC1500和NC4500组26日龄空肠、回肠指数显著低于PC和NC组(P<0.05),NC1500和NC4500组39日龄肝脏、胰腺、十二指肠、空肠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5)。5) NC组全净膛率、腿率均显著低于PC组(P<0.05),NC1500和NC4500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NC组(P <0.05),NC500、NC1500和NC4500组腿率显著高于NC组(P<0.05)。6)与PC组相比,NC1500、NC4500组每只鸡收益分别增加了0.61、0.49元。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低磷饲粮中超量添加植酸酶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提高钙、磷利用率及胫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其中植酸酶适宜添加量为4 500 FTU/kg。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infection situa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PPV7) an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in Fujian and Guangdong, and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PV7 Cap gene.【Method】 The blood sample of 432 infected pigs from 69 pig farms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PPV7 and PCV2 by PCR.The PPV7 Cap gene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DNAStar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PPV7 Cap gene, and Mega 7.0 software was used to draw the genetic evolution tree.【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PV7 was 21.99% (96/432), the positive rate of farms was 53.62%(37/69),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CV2 was 54.17% (234/432), and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PCV2 and PPV7 was 13.43% (58/432).The 17 PPV7 Cap gene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using PCR.Nucleotide homolo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omology of the 17 PPV7 Cap gene sequences was 85.6%-100%, and the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s was 85.8%-99.0%.Amino acid sequence comparis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mino acid homology of the 17 PPV7 Cap protein sequences was 87.6%-100%, and the amino acid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s was 82.6%-98.7%.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ap gene showed that PPV7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main evolutionary branches of PPV7a-PPV7e, among which 9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a subtype, 3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b subtype, 4 isolates belong to PPV7c subtype, and only 1 isolates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e subtype.【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PV7 was widely prevalent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regions, and had a high co-infection rate with PCV2, which might be the pathogenic factor of 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AD).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PV7 isolates was abudant in both regions, and PPV7a was the dominant strain at present.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reference for PPV7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vaccine research.  相似文献   
46.
从林地生物量的估算方法、遥感估算模型的分类、遥感经验估算模型和遥感经验估算模型的可移植性方面概述了森林碳汇研究中的生物量估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在竹林碳汇研究中移植前景。  相似文献   
47.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量对高温胁迫后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酶、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宁南山区海原县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青薯9号,通过搭建高温棚构建高温环境,设2个温度处理(T1:块茎形成初期高温胁迫,T2:自然温度),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N0:0 kg·hm-2,低氮水平N1:75 kg·hm-...  相似文献   
48.
[目的/意义]新浪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社交媒体之一,用户对其信息服务发展质量起关键作用,从用户视角分析新浪微博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新浪微博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信息服务效率,促进新浪微博更加人性化发展。[方法/过程]选择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饱和度检验等过程,构建新浪微博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归纳出用户基础、用户感受、用户需求3个因素及其对信息服务质量的作用,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发现:用户基础、用户感受、用户需求对新浪微博信息服务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用户基础属于保障性因素,用户感受属于关键性因素,用户需求属于驱动性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2018—2020年,选用鸡粪型有机肥进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是宜香优1108、F优498、德优4727;副区为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总施氮量150 kg·hm-2水平下,设置100%化学N肥(M1)、75%化学N肥+25%有机肥(M2)、50%化学N肥+50%有机肥(M3)、25%化学N肥+75%有机肥(M4)和100%有机肥(M5)共5个处理,以不施N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3个品种的每穗粒数和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对于宜香优1108,M2处理的每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2018、2019和2020年分别较M1处理增产2.92%、5.53%和8.07%。对于F优498和德优4727,M3处理的每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3年分别较M1处理平均增产9.13%、7.33%、7.21%和2.7%、6.03%、8.69%。施肥处理中均以M5处理的产量最低。对于氮素转运率,M2和M3处理水稻的氮素转运率增加,其中,宜香优1108在M2和M3处理下氮素转运率3年平均较M1处理提高9.40%和11.41%,F优498提高9.63%和19.18%,德优4727提高9.40%和18.03%。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降低,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先增加后减少。宜香优1108在M2和M3处理下氮素收获指数3年平均较M1处理提高5.05%和5.54%,F优498提高4.53%和8.80%,德优4727提高4.88%和8.98%。由此表明,在精量穴直播下,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配施能更好地调控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宜香优1108采用25%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时产量最佳,而F优498和德优4727采用50%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