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4篇
  免费   1224篇
  国内免费   1489篇
林业   1587篇
农学   1073篇
基础科学   734篇
  1665篇
综合类   9709篇
农作物   1307篇
水产渔业   861篇
畜牧兽医   2713篇
园艺   1424篇
植物保护   814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843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944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659篇
  2011年   1612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404篇
  2008年   1385篇
  2007年   1287篇
  2006年   1071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一直是甲壳类生物的高致病性病原。为了解市场上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商业苗种病原携带情况及其抗WSSV性能,本研究收集了6个品牌的凡纳滨对虾商业苗种(分别简称为海南Z、海南S、广州P、广州Z、黄骅R和东营M),先进行包括WSSV在内的8种病原的检测,然后,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方式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并比较各组苗种感染WSSV后的平均存活时间、存活率以及累积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商业苗种都不携带WSSV,部分苗种检测有潜在虾肝肠胞虫(EHP)和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各苗种感染WSSV后,平均存活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海南Z、广州P、黄骅R、海南S、广州Z、东营M。东营M感染WSSV后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而海南Z在第6~7天到达死亡高峰,比东营M晚了2~3d。感染实验结束后,海南Z和广州P存活率最高,同为72.5%,而东营M和黄骅R的存活率最低。本研究表明,海南Z和广州P抗WSSV性能最强,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2.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同一常规品种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均比正常黄绿色的芽叶高,而黄酮类、简单儿茶素总量较低.  相似文献   
63.
台湾桤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枝条的顶芽或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成功建立了台湾桤木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诱导培养基以1/2 MS+BA 0.2 mg·L-1最佳,诱导率为35.0%;继代培养基以MS+BA 0.2 mg·L-1最佳,芽增殖系数为2.87;生根培养基以1/2 MS+IBA 1 mg·L-1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条数8.94;试管苗炼苗后移栽到糠壳灰:黄心土=1:3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1);2种环境中鳄蜥的静栖和隐蔽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人工饲养个体静栖行为占比为73.04%~82.82%,而野生个体多选择隐蔽(行为占比56.82%~62.88%);野生个体移动行为占比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位于07:00(5.42%)和18:00(6.02%),而人工饲养个体移动行为占比仅有1个明显高峰,位于19:00(2.34%);野生个体捕食行为有3个高峰,分别位于07:00(2.35%)、11:00(1.70%)及17:00(0.98%),而人工饲养个体几乎没有出现捕食行为(全...  相似文献   
65.
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创制附加系、代换系及易位系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利用长穗偃麦草优良基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长穗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染色体计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及非变性原位杂交(ND-FISH)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硬粒小麦Langdon (AABB)与小偃麦8801 (AABBEE)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创制出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3E、6E染色体双体附加系Du-DA3E和Du-DA6E,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E (1B)染色体双体代换系Du-DS1E(1B)以及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1AS-1EL染色体易位系Du-T1AS·1EL。创制的4个种质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均能稳定遗传,这不仅增加了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附加系和代换系的类型,还为后续利用长穂偃麦草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提供了特殊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6.
基于表型值和育种值的中国对虾生长、抗逆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70d的体重、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3个性状的育种值,在家系水平上进行性状间表型值和育种值相关分析。估计的3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16、0.14±0.12和0.03±0.021,并据此计算各性状个体育种值。家系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分析表明,家系170d体重和抗WSSV存活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r=0.35,P<0.05),其余性状间相关系数很小,且差异不显著。3个性状家系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170d体重与抗WSSV存活时间的相关系数最高(0.038),170d体重与存活率,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之间为负相关(r=-0.24,r=-0.027),并且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国对虾新品种是一个正确而必要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施药机具喷雾压力、药液流量和工作风速对几种生防微生物在不同作物叶片上定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机动弥雾喷粉机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对几种生防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和生物除草剂真菌SF-193)的活性均无不利影响.其中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工作压力超过2.5 MPa以上有利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落的定殖;机动弥雾喷粉机同一风速档、不同流量档的处理中,流量档4档(2.00 L/m)有利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落的定殖.枯草芽孢杆菌在水稻叶片上定殖数量与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速档的改变对白僵菌菌落定殖和生防真菌SF-193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在恒温条件下,对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 Clapareda)卵、幼螨、若螨历期以及成螨产卵前期、世代发育历期进行测定,用直线回归法对罗宾根螨各螨态和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计算,并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对该螨在云南各地的年发生代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螨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1℃,有效积温为171.72℃·d;该螨年发生代数在昆明为11代、陆良为12代、富民为14代.  相似文献   
69.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mali var.pyri(25.8%)、V.malicola(3.2%)和V.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0.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亚洲首个GIAHS项目,实验观察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土壤肥力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值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青田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值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研究表明,在本季种养过程中,水稻栽插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