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81篇 |
免费 | 1384篇 |
国内免费 | 22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94篇 |
农学 | 1195篇 |
基础科学 | 1068篇 |
2372篇 | |
综合类 | 11971篇 |
农作物 | 1969篇 |
水产渔业 | 1088篇 |
畜牧兽医 | 3721篇 |
园艺 | 1642篇 |
植物保护 | 1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6篇 |
2023年 | 470篇 |
2022年 | 956篇 |
2021年 | 1014篇 |
2020年 | 954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646篇 |
2017年 | 1016篇 |
2016年 | 716篇 |
2015年 | 1122篇 |
2014年 | 1146篇 |
2013年 | 1337篇 |
2012年 | 2033篇 |
2011年 | 2087篇 |
2010年 | 2090篇 |
2009年 | 1842篇 |
2008年 | 1893篇 |
2007年 | 1757篇 |
2006年 | 1577篇 |
2005年 | 1267篇 |
2004年 | 794篇 |
2003年 | 541篇 |
2002年 | 565篇 |
2001年 | 512篇 |
2000年 | 481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益生芽孢杆菌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ingel(1981)等发现,人红细胞与白细胞一样,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基础是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国内的郭峰等许多学者也发现了人红细胞上存在C3R,并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方法(郭峰等,1993)。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免疫网络,由于新生雏鸡免疫生理的特殊性,各种应激因素易使其潜伏感染转化为活动感染(M·S霍夫斯塔,1980)。因此,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在于如何增强机体免疫性。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开发免疫调节剂或增强剂或提高机体免疫性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微生态制剂是否对鸡免疫功能有影响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52.
浅谈广西防控禽流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根据致病性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三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同时被列入国际武器公约动物类传染病名单,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奶牛乳房炎发泡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标准。该药剂是以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发泡剂,研制药物的发泡量为原药液体积的8-12倍。经动物乳房给药试验证实,该药剂安全、无刺激性、在乳腺内分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型,室温保存有效期为2年。 相似文献
5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免疫对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实验证明, S P F 鸡肌注免疫后血清 Ig G 抗体逐渐升高,至第35 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攻毒后血清 Ig G 抗体先下降而后升高,血清 Ig G 抗体升高幅度不及 I B 油苗免疫组。质粒 D N A 免疫鸡攻毒后有40 % 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 S1 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5.
HE Xin-jin LIU Chen-guang LU Hong-jiang LIN Kun-qun NIU Rui-yan SUN Zi-long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4):1135-114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luoride on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mRNA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genes.60 healthy mal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 including control group (distilled water) and 25,50,100 mg NaF/L groups, respectively. After 60 days, the thighbones were collected and fluorid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in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Paraffin slides of right epididymis with HE stain were produced to evaluate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left epididymis were collected to isolate total RNA and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genes by qRT-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ide contents of thighbone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50 and 100 mg/L group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NaF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hickness of cauda epididymal pipe wall in fluoride groups (P<0.01) and the Claudin-2 mRNA expressions in fluoride group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and the ZO-1 mRNA expression in 100 mg/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 conclusion, excessive NaF ingestion adversely affected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mRNA expressions of Claudin-2 and>ZO-1,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amage of blood-epididymal barrier. 相似文献
56.
朝阳市近年养兔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兔寄生虫病对养兔业的危害已引起人们重视。在朝阳市兔体寄生虫调查中发现,兔蛲虫对兔的感染率很高,从外贸冷冻加工厂、康宁医院兔场、朝阳县一粮库兔场、龙城区西大营子集市、双塔区凌北集市购入的233只兔剖检所得,兔蛲虫感染率为81.1%(189/233),感染强度为50(2~1 220条),感染兔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炎变化,严重感染者毛焦、消瘦,生长缓慢,易继发其它疾病,严重影响养兔的经济效益,对养兔业发展造成威胁。为寻求一种较好的驱治兔蛲虫的药物,2005年9~10月作者利用康宁医院兔场和航发兔场饲养的兔及从市郊各集市购… 相似文献
57.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总结了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到文革、1978~1995、1995年至今.在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召开了四届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筹),是中国牦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几十年,在品种资源、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野牦牛驯化及利用、牦牛育种,生物学特性、营养与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今后应重点推广牦牛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畜产品加工、草地生产系统优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8.
59.
60.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