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415篇
农学   262篇
基础科学   138篇
  371篇
综合类   2183篇
农作物   301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578篇
园艺   276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金粉1号"粉蕉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植株高度梯度处理,对其进行2次相等用量的多效唑树盘淋施,并对各处理植株新抽生叶片叶间距、株高、茎基围及产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多效唑矮化粉蕉的适宜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对粉蕉产量性状无显著性影响,对粉蕉营养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叶间距明显缩短,株高降低,茎干比增加。其中T2(90 cm≤株高<120 cm)处理矮化效果最为理想,收获期株高359.4 cm,较对照显著降低20.9%,茎干比较对照显著增加5.7个百分点,果指长、果指周长、株产与对照相比稍有减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贵州烤烟的主要害虫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是全国优质烤烟种植的最适宜区之一,常年种植烤烟17.3万hm2,产量600万担左右,2004年为530万担,2005年为590万担,约占全国烤烟总产量的1/10,是全国烤烟生产第二大省.在烤烟的生产过程中,烟草害虫给贵州烤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害虫的防治是烤烟生产中重要的田间作业之一.据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袁有波等调查,贵州省烟草生长期害虫共计97种[1].笔者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在遵义、兴义、务川、道真等贵州省虫害危害较重的地区,通过田间观察和五点取样法调查,贵州烤烟大田期和储藏期的主要害虫共有13种.  相似文献   
53.
龙超 《国际木业》2007,37(12):29-29
我们已经调低了原本对9月份美国传统新住房开工的期望。目前我们预计2007年美国传统新住房开工达到133万套,2008年美国传统新屋开工将达到121万套,这将会导致2007年和2008年美国对于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需求略低于以前公布的评论数据。  相似文献   
54.
溶磷菌对燕麦生物量及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接种10种溶磷菌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和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菌剂在单独接种菌剂(S)和菌剂+半量磷肥(SHP)处理下均能显著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10种菌剂单独接种亦均能使燕麦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而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施用,只有接种Lx174菌剂的燕麦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单独施用半量磷肥(HP)和金量磷肥(TP)(p<0.05)的处理,其它菌剂接种的燕麦地下生物量与HP和TP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接种溶磷菌剂时,除Lx81和Dm84外的其它8种菌剂均可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174,Lm126显著增加全氮含量.10种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作用,Dm84,Jx59,Lx81,Jm92,Lx174,Dx68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81,Dx84显著增加植株全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Lx22,Jx59,Lx81,Jm92,Lx174在促进燕麦生长和植株氮、磷吸收方面潜能较大,可作为下一步燕麦溶磷菌肥料研制和开发的菌剂.  相似文献   
55.
通过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根系作用,过氧化氢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胁迫的反应均不敏感。但在高浓度磺胺间甲氧嘧啶(50 mg.kg-1)作用下,试验初期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试验后期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SMM胁迫下根际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SMM胁迫下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由于玉米根际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MM污染对根际微生物的毒害。一般情况下,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均要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6.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而石槽和石洞则有所降低。除石沟外,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增加了>5mm粒级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形分布,并在<0.25mm粒级达到最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出现2个峰值,分别在5~2mm和1~0.5mm 2个粒级中出现,而<0.25mm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6),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7.
二次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壤中流的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径流及壤中流中N、P的流失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以重庆地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N、P流失随地面坡度、降雨强度及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PAM)施用量的不同而变化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土层深度壤中流的N、P流失特征,为防治非点源污染、增加土壤蓄水、提高土壤养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协调度评价模型、聚类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4级分布,河南北部、东部、南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较低;区域间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差异明显,且出现错位发展。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平原地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山地丘陵地区,且向山地丘陵地区不断扩展,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9.
镉污染下不同类型水稻土氮素供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艳丽  吴亮  龙光强  孙波 《土壤》2013,45(5):821-829
污染条件下的土壤氮素供应影响了作物生产和植物生态修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剂量镉污染下我国21种水稻土无机氮的供应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10天后,不同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态氮含量变幅为1.42 ~ 70.40 mg/L ((平均值为16.76 mg/L)),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62.5% 和33.7%;与施肥对照相比,镉污染降低了大多数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态氮的含量,平均降幅为58.4%,主要是由土壤溶液NH4+-N含量下降所致;土壤溶液NO3--N含量受镉污染的影响程度则因土壤类型而异。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偏因子分析((VPA))表明镉污染对水稻土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类型,施肥影响最小,三类因子单独作用的影响比例分别为40.38%、6.51% 和0.05%。镉污染下,pH、CEC和土壤质地显著影响水稻土无机氮供应,其中土壤pH是镉污染条件下影响NH4+-N含量变化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60.
以贵州省安顺市红枫湖入湖口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菜园、林地及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0—15em和15~30cm两个层次土壤团聚体总磷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原状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总磷含量均表现为玉米地〉菜园〉撂荒地〉林地。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磷形态含量以ResidualP、NaOH—P、NaHCO3-P为主,其中ResidualP在各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含量均最高,变幅分别为玉米地28.3%~45.4%、林地61.1%-72.7%、菜园45.9%~53.0%、撂荒地52.1%-72.4%;玉米地和菜园土壤均表现为有机磷含量约为无机态含量的2倍;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土壤对总磷含量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土壤团聚体对总磷含量贡献主要集中在5~2mm和2~0.5mm两个粒级中,贡献率均达77%以上,其中耕作土壤(玉米地、菜园)中5-2mm和2-0.5mm两个粒级团聚体中的磷是湖泊面源污染中磷素的主要贡献载体,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