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315篇 |
免费 | 6291篇 |
国内免费 | 1075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902篇 |
农学 | 5817篇 |
基础科学 | 5800篇 |
11329篇 | |
综合类 | 57344篇 |
农作物 | 8005篇 |
水产渔业 | 5413篇 |
畜牧兽医 | 18817篇 |
园艺 | 8743篇 |
植物保护 | 5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3篇 |
2023年 | 2496篇 |
2022年 | 5446篇 |
2021年 | 5213篇 |
2020年 | 4999篇 |
2019年 | 4937篇 |
2018年 | 3423篇 |
2017年 | 5703篇 |
2016年 | 3728篇 |
2015年 | 5672篇 |
2014年 | 6006篇 |
2013年 | 7264篇 |
2012年 | 9991篇 |
2011年 | 10278篇 |
2010年 | 9970篇 |
2009年 | 8848篇 |
2008年 | 8824篇 |
2007年 | 7834篇 |
2006年 | 6389篇 |
2005年 | 5049篇 |
2004年 | 3142篇 |
2003年 | 1857篇 |
2002年 | 1983篇 |
2001年 | 1770篇 |
2000年 | 1612篇 |
1999年 | 56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16篇 |
1976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5篇 |
1955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鸡大肠杆菌灭活苗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从武威地区发病鸡群分离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分离株经雏鸡毒力复壮后,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培养,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灭活菌苗,通过实验室各项检验后免疫鸡群,经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证明该灭活菌苗安全有效。接种1月龄仔鸡可产生坚强免疫力,能有效预防仔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4.
975.
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肌肉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池塘与大湖不同养殖模式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商品翘嘴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大湖翘嘴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翘嘴鲌(P<0.05),粗蛋白质含量高于池塘翘嘴鲌,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除了赖氨酸和组氨酸以外(P<0.05),绝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湖翘嘴鲌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较池塘翘嘴鲌高出2.72%、2.87%和2.50%。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相对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81和69.62。池塘翘嘴鲌的棕榈油酸(C16:1)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翘嘴鲌(P<0.05),而大湖翘嘴鲌肌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必需脂肪酸(EFA)、EPA+DHA含量则高于池塘翘嘴鲌(P>0.05)。试验检测了池塘与大湖翘嘴鲌肌肉11种矿物元素,其中镁有显著差异(P<0.05),重金属元素(铬、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综上所述,大湖养殖翘嘴鲌营养品质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976.
977.
西施舌的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种苗和人工养殖的生长率与成活率,以人工培育的西施舌稚贝和自然海区采捕的成贝为材料,采用人工投饵试验观察与镜检胃含物方法,对西施舌的食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稚贝除幼体发育阶段摄食超微型单细胞藻类外,还摄食个体大小为20~60μm的直链藻(Melosira spp.)、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m)、库氏园筛藻(Coscinodiscus kiitzngii)、小形园筛藻(C.minor)、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柔软舟形藻(N.mollis)、盾形舟形藻(N.scutiformis)、颗粒菱形藻(Nitzschia granulata)、碎片菱形藻(N.frustulum)、琴式菱形藻(N.panduriformis)、盾形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双标胸隔藻(Mastogloia binotata)、施氏双壁藻(Diploneis schmidtii)等微型浮游硅藻及底栖硅藻。成体西施舌的食物以硅藻为主,计有35属114种。其中,直链藻、小环藻、园筛藻、舟形藻、菱形藻、辐裥藻(Actinoptychus sp.)、三角藻(Trlceretium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斑条藻(Grammatophora sp.)、褶盘藻(Frybioptychus sp.)、马鞍藻(Campylodiscussp.)、盒形藻(Biddulphia sp.)和双眉藻(Amphora sp.)等13属占优势。此外,还摄食单细胞绿藻、甲藻以及原生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和蔓足类的六肢幼虫及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978.
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易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其受精后会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导致出生缺陷或胚胎致死,是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DNA双链断裂引发重组。重组时缺乏交叉、重组事件数量的减少及交叉靠近端粒或着丝粒导致染色体发生同向分离或不分离,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当染色体的端粒共向于同一极或没有完全附着在纺锤体微管上时,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被激活,E3泛素连接酶APC/Cyclome (APC/C)沉默,保护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和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 B)不被降解,从而抑制分离酶和染色体的分离。直到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实现稳定的双极定向并正确排列到赤道板上,SAC关闭,染色体正确分离。卵母细胞中SAC蛋白缺失,导致SAC不能有效地监测端粒在纺锤体上的正确附着,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因此,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解析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所涉及的机制是保护哺乳动物生育的重要目标。作者主要介绍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碳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观测的试验方法,于2016年5-10月及2017年8月对科尔沁草甸湿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进行了实验分析,旨在为科尔沁草甸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土壤碳氮储量估算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随土层深度下降,0~20 cm土层间下降显著,20 cm以下趋于相对稳定,范围分别为11.9~23.5 g·kg-1和0.66~1.50 g·kg-1。2)各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月间差异显著(全氮40~60 cm土层除外),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土壤碳氮密度(100 cm)生长季变化大于年际变化,有机碳密度全生长季呈上升趋势,范围为15.44~20.82 kg·m-2,全氮密度生长初期明显下降,之后趋于相对稳定,范围为1.01~1.16 kg·m-2。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和水文是影响其分布、变化的关键因子。科尔沁草甸湿地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变化较大,且表现为潜在的碳汇和氮源,但年际间碳汇潜力未充分发挥,本研究建议禁牧力度应加大并增加氮肥投入以提高科尔沁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