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34篇
  免费   24093篇
  国内免费   38006篇
林业   16162篇
农学   13130篇
基础科学   14361篇
  44119篇
综合类   91320篇
农作物   14377篇
水产渔业   10714篇
畜牧兽医   29351篇
园艺   12789篇
植物保护   11510篇
  2024年   1761篇
  2023年   3658篇
  2022年   7536篇
  2021年   7082篇
  2020年   8071篇
  2019年   10563篇
  2018年   8648篇
  2017年   12040篇
  2016年   10704篇
  2015年   13208篇
  2014年   12567篇
  2013年   14315篇
  2012年   17641篇
  2011年   17121篇
  2010年   15835篇
  2009年   14237篇
  2008年   13360篇
  2007年   12215篇
  2006年   10190篇
  2005年   8383篇
  2004年   6159篇
  2003年   4411篇
  2002年   4274篇
  2001年   3695篇
  2000年   3283篇
  1999年   2010篇
  1998年   1304篇
  1997年   1291篇
  1996年   1131篇
  1995年   1187篇
  1994年   1169篇
  1993年   933篇
  1992年   969篇
  1991年   802篇
  1990年   609篇
  1989年   594篇
  1988年   534篇
  1987年   420篇
  1986年   421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49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1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10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从奶牛组织中克隆Tenomodulin(TNMD)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GEX-4T-1,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TNMD基因的序列全长为957 bp,通过双酶切构建的表达载体pGEX-TNMD在BL21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分子量为59.68 kDa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92.
辣椒疫霉是一种侵染性植物病原,能引起多种茄科及葫芦科植物的病害。利用同源克隆法从辣椒疫霉基因组内克隆了漆酶基因Pclac3,该基因全长1 881个核苷酸,编码626个氨基酸,与已知的真菌漆酶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具备漆酶基因的保守区域。利用PCR将该基因克隆于pPIC9K载体,并转化于毕赤酵母GS115,经过1%甲醇诱导表达获得其异源表达产物。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获得分子量大约为90 kDa的特异蛋白。利用ABTS法对Pclac3的表达产物粗酶液进行酶活性分析发现,其活性在第11天时最大,达到45 U/mL。这为研究辣椒疫霉漆酶基因家族及探索卵菌漆酶生物活性及其潜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以华安县桉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最近的2008年20块桉树林固定样地和同期Landsat5 TM影像,选用20个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生物量遥感信息模型,并采用8个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总体预估精度达到83.58%,均方误差为1.42t/hm~2,利用建立的多元线性模型反演生成华安县桉树林生物量分布图,估测华安县桉树林总生物量为404 765.316t,公顷生物量为32.344t/hm~2。  相似文献   
994.
结合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复核需求,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对获取的影像数据从航摄前准备、航飞、影像快拼图制作、像控点布设、空三加密到后期生成DEM 、DOM和DLG图件的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异地育肥牦牛模式,本试验对比了低海拔异地育肥耗牛与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在同等条件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差异。将体重相近的8头1岁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和8头4岁青海牦牛各分为2组,每组4头,同一品种的2组试验牛分别饲喂低非蛋白氮饲粮[LNPN,饲粮中缓释尿素添加量为1.0%(干物质基础)]和高非蛋白氮饲粮[HNPN,饲粮中缓释尿素添加量为1.5%(干物质基础)]。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结果发现:牦牛与肉牛均在LNPN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最小的料重比。饲粮非蛋白氮水平未对牦牛与肉牛的血常规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是牦牛在各饲粮条件下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肉牛(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 CHC)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低于肉牛(P0.05)。饲粮非蛋白氮水平未对肉牛和牦牛各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牦牛在各饲粮条件下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GREA)、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肉牛(P0.05)。牦牛在HNPN条件下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LNPN条件下(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牛和牦牛育肥饲粮中添加1.0%的缓释尿素替代饲粮蛋白质是可行的;低海拔异地育肥牦牛不会对牦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来评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18只6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1.73±0.21)kg、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红花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红花粕)和水飞蓟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水飞蓟粕)。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的总能(GE)及各营养物质含量,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生长獭兔对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以及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分别为:18.81 MJ/kg、93.76%、23.94%、14.95%、19.92%、11.99%、2.19%、1.64%、4.93%、0.37%、0.57%、49.32%与17.12 MJ/kg、91.94%、23.62%、16.21%、38.57%、22.73%、4.04%、2.07%、5.31%、0.29%、0.68%、42.09%。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GE、DM、CP、CF、NDF、ADF、EE、Ash、Ca、P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60%、61.72%、62.39%、15.68%、26.30%、14.75%、80.69%、38.35%、59.35%、31.98%、79.61%与63.13%、61.94%、68.01%、15.74%、27.64%、14.98%、79.90%、38.20%、60.44%、32.99%、79.81%。由此可见,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不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2种原料各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2种原料均可作为獭兔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应用,并且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羊粪施用量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羊粪施用梯度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0~60 t/hm2范围内,随着羊粪施用量的增加,多花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含量均能显著提高,但氮素的生产效率逐步降低,且3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3个品种均适合利用羊粪种植,在多次刈割条件下,最佳羊粪施用量为45~60 t/hm2(折合纯氮778.5~1038 kg/hm2)。  相似文献   
998.
以湖南省R&D投入产出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BCC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市R&D投入产出数据,对2013年湖南省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分离纯化在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腐烂猕猴桃中共分离出5株致病菌,对ITS区序列测序结果经GenBank数据库BLAST比对,A的ITS序列与Trichothecium roseum(EU552162.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B的ITS序列与Fusarium tricinctum(AB587078.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C的ITS序列与Penicillium expansum(AF330635.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D的ITS序列与Colletotrichum boninense(KF819619.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E的ITS序列与Botrytis elliptica(KJ638600.1)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由形态学及ITS区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A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B为镰刀菌属(Fusarium tricinctum),C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D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E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5种病原真菌中灰葡萄孢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00.
AM79 aro A(WO/2009/059485)基因是从草甘膦高度污染的土壤中克隆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草甘膦抗性基因,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进一步解析AM79 EPSPS蛋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此蛋白的活性位点进行了研究。进化树分析显示AM79 EPSPS属于Ⅰ型EPSP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AM79 EPSPS中第107位的丙氨酸(Ala),第114位的苯丙氨酸(Phe),第355位的Ala和第356位的组氨酸(His)是特异的。采用重叠延伸PCR介导的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对这些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AM79 aro A及其突变基因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ro A缺陷型菌株ER2799中,并进行草甘膦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he114、Ala355和His356等氨基酸的突变,使AM79 EPSPS蛋白的草甘膦抗性降低,表明这些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AM79 EPSPS高抗草甘膦的能力是必需的。同源建模结果表明,这些保守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使AM79 EPSPS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导致突变蛋白草甘膦抗性能力降低的原因。两个Ⅰ型EPSPS(荧光假单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G2EPSP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PSPS)对应氨基酸突变后,其草甘膦抗性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M79 EPSPS中几个特异的氨基酸位点的功能在Ⅰ型EPSPS中并不是保守的。本研究结果为解析AM79 EPSPS高抗草甘膦的作用机理及对AM79 EPSPS进行定向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