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162篇 |
免费 | 10834篇 |
国内免费 | 67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42篇 |
农学 | 4715篇 |
基础科学 | 4933篇 |
9415篇 | |
综合类 | 46406篇 |
农作物 | 6544篇 |
水产渔业 | 4480篇 |
畜牧兽医 | 15431篇 |
园艺 | 7113篇 |
植物保护 | 43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2073篇 |
2023年 | 2318篇 |
2022年 | 4592篇 |
2021年 | 4265篇 |
2020年 | 4120篇 |
2019年 | 3955篇 |
2018年 | 2749篇 |
2017年 | 4509篇 |
2016年 | 2975篇 |
2015年 | 4587篇 |
2014年 | 4823篇 |
2013年 | 5797篇 |
2012年 | 8019篇 |
2011年 | 8249篇 |
2010年 | 7981篇 |
2009年 | 7096篇 |
2008年 | 7029篇 |
2007年 | 6272篇 |
2006年 | 5114篇 |
2005年 | 4046篇 |
2004年 | 2536篇 |
2003年 | 1509篇 |
2002年 | 1584篇 |
2001年 | 1422篇 |
2000年 | 1292篇 |
1999年 | 45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1年 | 10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5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8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连续施用鸡粪对露地黄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2.
越冬期干旱胁迫对油菜施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越冬期自然干旱胁迫和适时灌溉条件下,油菜施用氮、磷、钾和硼肥的效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油菜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子粒产量比适时灌溉条件显著降低;而且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减幅差异较大,其顺序为:不施硼处理(-B)不施钾处理(-K)不施氮处理(-N)≈不施磷处理(-P)NPKB配施处理,表明平衡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还显示,无论是在干旱胁迫还是适时灌溉条件下,施用肥料均显著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增施氮肥效果最好,而磷、钾和硼肥在干旱条件下相对增产效果明显高于灌溉条件;同时施肥与灌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因此,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情况下,油菜的高产更加依赖于肥料的施用。 相似文献
73.
研究鼠胚成纤维细胞系STO (SIM-6-thiogunanie-oualiain)诱导为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STO-iPSCs).通过磷酸钙法将连接有Oct4、Sox2、Klf4和c-Myc 4个转录因子的慢病毒载体FUW-OSKM转染293FT细胞包装病毒,然后用病毒感染STO细胞,以干细胞培养条件培养.挑取诱导15d的克隆并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对获取的STO-iPSCs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具有典型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qPCR结果表明,表达很高的原癌基因Nanog和Oct4 mRNAs;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Nanog和Oct4,并且能够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实验获得了STO-iPSCs,建立了STO-iPSCs无饲养层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4.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许多水稻种植区引起严重的减产,水稻条纹病毒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以持久增殖型传播,并可以经卵传播方式以较高的比例传给子代灰飞虱。为研究水稻条纹病毒的经卵传播特性及其侵染介体昆虫卵巢的过程,分别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虫体各个器官以及卵巢的带毒率,结果表明,饲毒后尽管灰飞虱的带毒率有28.6%,但是仅有5.3%的卵巢被病毒侵染。同时在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饲毒后不同时间灰飞虱卵巢中的RSV进行定位,发现RSV首先在卵巢管柄位置出现,随后侵染滤室细胞及生殖区,最后转移到胚盘细胞。结果认为,病毒可能是在滤泡细胞以及生殖区向正在发育的卵母细胞提供营养时,伴随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卵母细胞。且生殖区的卵原细胞可发育成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我们推测,尽管RSV可伴随营养输送进入卵母细胞,但是最初带毒卵母细胞的病毒可能来源于位于卵巢生殖区的病毒。研究结果提示,RSV可能通过营养输送途径运送至卵母细胞,并最终侵染卵的胚盘细胞 相似文献
75.
为了提高小麦秸秆的产气效率,利用4.5%的尿素对其进行氨化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厌氧发酵,分别研究了氨化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在不同温度和原料组分配比下的氨化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氨化预处理20d后的秸秆COD溶出量与未添加预处理剂相比增加了95.43%,VS增加9.07%,在第15d时已达20d溶出总量的94.61%,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视频光学接触角扫描仪(GBX)观察发现,氨化15d已可有效破坏秸秆的纤维结构,增加表面亲水性能;在预处理后的发酵实验中,中温发酵(35℃)显现出明显的产气优势,经40d厌氧发酵TS产气率可达193.8mL.g-1;当发酵原料组分配比为秸秆:牛粪:污泥=1:0.5:0.5(干物质质量比)时,其厌氧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最大,达6505mL。 相似文献
76.
农杆菌介导抗根结线虫Bt cry6A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茄子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抗生素选择压筛选、不同抗生素抑菌效果比较、农杆菌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了适用于茄子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根结线虫Bt cry6A基因导入茄子中,以期获得抗线虫的茄子材料,探索新的抗线虫育种途径,为利用茄子转基因技术培育和改良茄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5mg· L-1的卡那霉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愈伤组织的产生;200mg· L-1特美汀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最佳侵染外植体为子叶,在预培养4d,侵染10min,共培养1d时转化率最高;获得的56株Kan抗性植株中有15株具有GUS活性;经过PCR、RT-PCR验证,初步确认Bt cry6A基因已整合至茄子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正常表达;根结线虫幼虫接种鉴定表明,转Bt cry6A基因茄子再生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7.
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以植被盖度为例,监测了藏西北地区牧草长势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盖度不高,多年平均值仅为27.2%。1981-2006年,藏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约占草地总面积的60.7%)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年际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显著降低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东南部地区;植被盖度显著增高区域约占35.7%,主要分布于植被盖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整体上,藏西北地区草地植被平均盖度略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8.
DEM内插算法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DE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研究运用中获取DEM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矢量高程信息通过插值而来,不同的插值算法必然会影响DEM分析的结果;以南方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样区的1∶10000的矢量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算法生成不同分辨率的DEM坡度、坡向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坡度小于30°时,不同的算法对坡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大于30°时分辨率和算法均不会对坡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具有大量平坦区域的地区,尽管ANUDEM算法生成的DEM总体上的精度最高,但是不会产生平坦区域,所以并不适合于这类地区的地形分析。 相似文献
79.
2007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多个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获取大量监测数据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监测人员的监测技能,培养了一批监测骨干。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实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双重任务和目的、专项监测设计与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保持监测专章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0.
以核桃品种‘温185’为试验材料,观测树冠不同方位和冠层果实表面微气候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外观品质,分析微气候与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以探讨核桃树冠内不同位置的果实表面微气候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叶幕结构优化和树体微环境调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冠层内不同高度,随着冠层区域由下层到上层,全发育期果实表面平均光照强度和温度均增加,平均湿度表现为下降,果实的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果壳露仁率减少;(2)同一高度冠层内,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差异明显小于树冠下层与上层的差异,优质的核桃果实主要集中在冠层外围和上层区域;在树冠不同方位,东侧和南侧的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均高于北侧和西侧,但东侧果实表面湿度却大于西侧,光照强度在同一高度冠层内不同方位差异显著,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3)树冠不同方位和不同冠层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显著,与果实表面微气候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果实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与光照强度、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壳露仁率与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表面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东侧和南侧树冠果实的果壳露仁率与光照强度(−0.965、−0.838)和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0.895、−0.878),北侧和西侧树冠与湿度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45;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在不同方位和冠层高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果实表面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光照强度,而果实表面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树冠内相应区域果实表面微气候显著影响核桃果实结构的建成,其协同效应对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树冠东侧和南侧、上层和外围接受的光照强度和温度较好,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树冠中、下层和树冠中部、内部果实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基于叶幕结构和果实品质特性的园艺措施可改善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有利于核桃果实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