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34篇
  免费   6411篇
  国内免费   10694篇
林业   7888篇
农学   5786篇
基础科学   5762篇
  11235篇
综合类   57096篇
农作物   7980篇
水产渔业   5409篇
畜牧兽医   18680篇
园艺   8719篇
植物保护   5184篇
  2024年   953篇
  2023年   2490篇
  2022年   5443篇
  2021年   5208篇
  2020年   4987篇
  2019年   4928篇
  2018年   3414篇
  2017年   5684篇
  2016年   3716篇
  2015年   5655篇
  2014年   5997篇
  2013年   7244篇
  2012年   9952篇
  2011年   10238篇
  2010年   9918篇
  2009年   8784篇
  2008年   8773篇
  2007年   7747篇
  2006年   6324篇
  2005年   5006篇
  2004年   3113篇
  2003年   1844篇
  2002年   1982篇
  2001年   1762篇
  2000年   1608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甘肃和青海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春季流行传播路线、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生殖模式,明确春季流行期两省小麦条锈菌的传播关系及菌源交流规律,进而为两省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确定越夏初始菌源来源和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条锈病常发生的地区作为调查和研究区域。甘肃省4个试验点:陇南市文县、陇东平凉市崆峒区、中部麦区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州临夏县;青海省2个试验点: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互助县。2017年秋季,在甘肃和青海省6个试验点内根据当地小麦播种适期依次种植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2018年4—8月,对试验点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进行田间病害调查,并采集到551份小麦条锈菌标样,使用15对引物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利用GenAlEx和POPPR v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不显著的rbarD值表示连锁平衡,用于推断群体是否发生有性重组。【结果】82份变异观察圃材料在甘肃地区发病比青海地区严重。1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1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位点为2—12个。551份样本克隆矫正后,共鉴定出505个多位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13.
以6%阿维·氯苯酰SC(悬浮剂)为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了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WG(水分散粒剂)、15%多杀·茚虫威SC、30%氟铃·茚虫威SC、20%四唑虫酰胺SC 5种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均有防治效果,药后3 d,以10%甲维·茚虫威SC、3%甲维盐...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云南省景东徐家坝大型真菌进行采集、鉴定,并对其多样性、优势科、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型真菌涉及子囊菌门、担子菌门2门6纲13目41科88属210种,其中子囊菌有5科6属7种,担子菌有36科83属203种。占优势的科有6个,占总数的14.63%;占优势的属有9个,占总属的10.11%。按照利用价值可分为食用、药用、药食兼用菌、毒菌几类,食用菌75种,占总数的35.71%;药用菌22种,占总数的10.48%;药食兼用菌33种,占总数的15.71%;毒菌30种,占总数的14.29%;用途不明种50种,占总数的23.81%。该地区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为了丰富南方冬季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引进筛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了35份亚麻材料原茎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茎粗、单株茎重、单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指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04076-4-9关联度最大的是"651",适合在武汉市或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其次是M0459"、609",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也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6.
对去甲基化氮胞苷(5-AZA)的最佳浓度以及影响棉花角斑病菌[Xanth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Xcm)]V8电转化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逐一研究,以期获得高效的电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选取100μmol/L的5-AZA驯化处于对数中期的V8制备感受态细胞;保证电压2.1 kV、50μg/mL质粒7μL、4℃预冷复苏培养基SOC、振荡复苏培养4~5 h时,V8的电转化效率高达5×102/μg DNA。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α-蒎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β-蒎烯、γ-松油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74.04%、5.24%、3.96%、3.44%、2.01%,共占总相对含量的88.69%。  相似文献   
118.
土壤钝化剂对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钝化剂对磷石膏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加不同组合钝化剂[废铁屑(I,I1、I5分别表示含量为1%、5%)、粉煤灰(F,F1、F5分别表示含量为1%、5%)和过磷酸钙(S,S1、S5分别表示含量为1%、5%)]对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以及对玉米幼苗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I5+F1+S1和I5+F5两种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外,其他处理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提高磷石膏污染土壤电导率,此外,I1+F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磷石膏污染土壤pH。各处理均可降低磷石膏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I5+S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的降幅最大,分别为39.13%、45.65%和41.30%。各处理均可降低玉米幼苗地上部分Cd含量,I5+S5、I5+F1+S1和I5+F5这3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降幅分别为29.47%、21.95%和31.71%。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磷石膏污染土壤中Cd的活性,其中I5+S5处理在不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9.
以原代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为模型,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检测褪黑素(MT)在调节ZE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和10μmol/L的ZEA对猪卵巢颗粒凋亡的影响不显著,但30、50和100μmol/L的ZEA显著促进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0.1和1μmol/L的MT抑制30μmol/L的ZEA诱导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能够提高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120.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将桶内水稻土用不同肥料处理后,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1.2 g/L乙草胺药液,施药后于不同时间(0.5、1、3、5、7、14、21、30、45 d)取土样检测乙草胺的残留量,计算乙草胺在不同处理后的半衰期,分析肥料处理降解乙草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水溶肥或微生物有机肥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SBGH处理,乙草胺半衰期最短,是对照的21.77%;AWJL处理,乙草胺半衰期在各处理中最长,是对照的61.51%。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可以作为降解水稻田乙草胺残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