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93篇
  免费   6434篇
  国内免费   10822篇
林业   8065篇
农学   5880篇
基础科学   5831篇
  11427篇
综合类   58478篇
农作物   8108篇
水产渔业   5478篇
畜牧兽医   18983篇
园艺   8913篇
植物保护   5286篇
  2024年   956篇
  2023年   2496篇
  2022年   5462篇
  2021年   5237篇
  2020年   5021篇
  2019年   4963篇
  2018年   3441篇
  2017年   5743篇
  2016年   3765篇
  2015年   5767篇
  2014年   6115篇
  2013年   7373篇
  2012年   10179篇
  2011年   10483篇
  2010年   10194篇
  2009年   9037篇
  2008年   9032篇
  2007年   8029篇
  2006年   6511篇
  2005年   5149篇
  2004年   3209篇
  2003年   1877篇
  2002年   2007篇
  2001年   1780篇
  2000年   1644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我国部分省(区)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美国报道了一种可引起猪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呼吸道及高热等多系统炎症的新型病毒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为了解我国PCV-3的感染情况,针对PCV-3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10个省106份样品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0个省(区)中6个省(区)为阳性,地区阳性率60%;66个猪场中感染PCV-3的猪场为12个,猪场阳性率为18.2%;106个样品中检测PCV-3阳性的样品为19例,样品阳性率为18.0%。研究结果为更多了解PCV-3在我国感染情况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52.
不同营养添加剂对热应激异育银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VC、VE和小肽对鱼类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及营养调控作用。本研究选择体重(100±3)g的异育银鲫150尾,随机分成5组,即Ⅰ、Ⅱ、Ⅲ、Ⅳ、Ⅴ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C制剂100mg/kg、VE制剂100mg/kg、VC制剂100mg/kg VE制剂100mg/kg和1%小肽(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鱼粉)的日粮。常温(25℃)下饲养42d后,将鱼在31℃水中应激24h,随机抽取应激前后3尾鱼血样,测定应激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脂酶(TchE)、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养殖条件下,VE组血清TchE活性显著降低(P<0.05),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鱼血清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后,与常温状态相比,添加VC、VE使得SOD活性降低,GOT、TchE活性升高;VC与VE协同作用引起TchE、GOT活性显著上升(P<0.05),SOD活性没有变化;添加小肽能使TchE活性显著升高(P<0.05),SOD、GOT活性不变。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与VE协同作用组显著提高了SOD、TchE活性(P<0.05);添加小肽可提高SOD活性,降低TchE和GOT活性。由此表明,通过在日粮中补充抗热应激营养添加剂,有助于增强鱼类机体的抗热应激能力;添加小肽以及VC与VE协同作用对缓解异育银鲫热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3.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模板DNA进行扩增,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单孢子虫)和478 bp(折光马尔太虫)的特异性扩增带,而对派琴虫、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DNA。  相似文献   
954.
结缕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坪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评价密度、叶宽、触感、均一性、叶色、青绿期及锈病抗性七个指标,对结缕草(Zoysia Willd.)属四个种所组成的14个杂交组合中52个杂交后代的坪用价值。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坪用价值得到了明显的改良,共有27个后代的坪用价值综合得分高于双亲或双亲之一,另有25个后代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性状超过双亲;坪用价值较高的优良杂交后代共有9份,分别为18-1、22-2、31-3、37-1、22-3、40-5、40-8、40-2和18-4,其中18-1表现最优,其坪用价值超过了马尼拉;其它杂交后代坪用价值亦超过了“兰引3号”结缕草。  相似文献   
955.
在6种灌溉模式下,考察临麦9号小麦丰产性、稳产性及抗逆性,通过对产量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临麦9号在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的灌溉模式下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56.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7.
对30个甘蔗杂交组合开展家系评价研究的结果发现,各个组合之间的茎径差异极限著.而父本之间则在茎径、田间锤度上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或极限著水平.其中,CP94-1100作为父本.其相关杂交组合实生苗11月的平均田间锤度达18.2%、名列第1位,其次为粤糖91-976,而粤糖00-236,粤糖93-159和ROC26居最后;...  相似文献   
958.
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对狭冠网蝽 (Stephanitis anagustata Bu.sp.nov)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随着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成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其最大捕食量为370.4头;在供试的狭冠网蝽若虫、云杉大蚜和杉针黄叶甲3种猎物中,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均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当七星瓢虫与狭冠网蝽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76 9; 当狭冠网蝽数量不变而七星瓢虫数量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694 0。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土壤团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团粒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防止土壤退化及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分形理论对刺槐纯林、油松纯林、侧柏纯林3种纯林和油松×刺槐、油松×侧柏、油松×狼牙刺3种混交林林地及天然草地土壤表层团粒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刺槐纯林土壤团粒分形维数最小;0~10 cm土层土壤分形维数为2.252 5~2.757,与>5 mm和0.5~2 mm两粒级土壤团粒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粒级土壤团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10~20 cm土壤团粒分形维数为2.5294~2.7017,与>5 mm粒级团粒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其他粒级土壤团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土壤团粒分形维数与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粒总量、稳定性系数、重量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0.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聚丙烯酰胺和水解淀粉)施入轻壤质潮土后土壤持水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低吸力段(0-80kPa),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从而增加了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在相同含水量时,土壤水能保水剂量用量增大而降低;但在相同水分能态下,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且随保水剂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