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62篇 |
免费 | 1050篇 |
国内免费 | 14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09篇 |
农学 | 772篇 |
基础科学 | 555篇 |
1712篇 | |
综合类 | 9819篇 |
农作物 | 1698篇 |
水产渔业 | 1286篇 |
畜牧兽医 | 2463篇 |
园艺 | 1490篇 |
植物保护 | 6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713篇 |
2021年 | 747篇 |
2020年 | 683篇 |
2019年 | 759篇 |
2018年 | 491篇 |
2017年 | 899篇 |
2016年 | 554篇 |
2015年 | 934篇 |
2014年 | 1136篇 |
2013年 | 1306篇 |
2012年 | 1812篇 |
2011年 | 1744篇 |
2010年 | 1599篇 |
2009年 | 1372篇 |
2008年 | 1359篇 |
2007年 | 1281篇 |
2006年 | 1108篇 |
2005年 | 934篇 |
2004年 | 567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361篇 |
2001年 | 404篇 |
2000年 | 330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在广泛测定、收集广东省及我国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猪胴体品质参数,获得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数据的基础上,参考NRC(1998)模型的有关参数,运用Office中Excel构建了中国瘦肉型猪营养模型(GXS2003),初始参数主要包括体重、遗传潜力、环境因子等。模型模拟养分进入体内代谢途径和规律,初步实现了对我国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生长肥育猪消化能日采食量、饲料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和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需要量的估测。该模型尚需在能量采食量、效率系数、周转代谢、环境保护和专家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给出非线性二阶阻尼微分方程新的振动准则,它们仅依赖于区间[t0,∞)的某些子区间序列的信息,不需要依赖于整个半直线,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某些最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转人溶菌酶基因奶牛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转基因奶牛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为转基因动物及产品进出境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转基因动物及产品检测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根据牛物种特异性基因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设计奶牛内源性基因引物,根据外源基因人溶菌酶基因(human lysozyme,hLY)及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转基因奶牛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特异,一个反应可以检测多个基因片段,可有效用于转基因奶牛外源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5.
利用兔抗鸡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血清,以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日龄鸡嗉囊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81;1日龄鸡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68;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00和0.123。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43和0.132;小肠,0.148和0.134。 相似文献
36.
37.
38.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0℃年积温、湿润度指标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研究在水热交叉的条件下,利用≥0 ℃年积温(∑θ)和湿润度(K)指标,在周广胜和张新时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水量平衡联系方程建立的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θ和K指标与第一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NPP=L2(K)·(0.1·∑θ·[K6 L(K)K3 L2(K)])/([K6 L2(K)]·K5 L(K)K2)·e-13.55 3.17K-1-0.16K-2 0.003 2K-3不仅为宏观研究地带性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合理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大针茅(S.grandis 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相似文献
40.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