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8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492篇
林业   1731篇
农学   772篇
基础科学   553篇
  1706篇
综合类   9785篇
农作物   1694篇
水产渔业   1290篇
畜牧兽医   2446篇
园艺   1500篇
植物保护   606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893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129篇
  2013年   1307篇
  2012年   1804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599篇
  2009年   1372篇
  2008年   1354篇
  2007年   1287篇
  2006年   1115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 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2.0 mg/L 6-BA+0.1 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 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0.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 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75 mg/L NAA,增殖率为4.68。 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 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92.
吴勇  刘晓静  蔺芳  童长春 《草业学报》2020,29(9):94-105
为科学准确地评判河西走廊苜蓿主产区紫花苜蓿饲草生产中施肥措施对其产品质量及生产收益的影响,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2016、2017年2年田间试验,以该区域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的平衡施肥推荐方案(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为对照,探讨了不施肥及3种不完全施肥(缺氮偏施、缺磷偏施、缺钾偏施)处理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各处理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蛋白总量,降低其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提高了相对饲用价值,从而改善了紫花苜蓿品质,并有效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氮、磷、钾平衡施肥相比,各偏肥处理的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均显著低于平衡施肥,尤以缺磷偏施的降幅最大,2016、2017年2年的产量和蛋白总量降幅分别达到25.9%、25.7%和33.4%、33.1%。因此,磷是河西荒漠灌区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对该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影响顺序为:磷>氮>钾。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出河西荒漠灌区紫花苜蓿的施肥效应为氮、磷、钾平衡施肥的经济效益最优,为DEA有效;不完全施肥的3个评价单元及不施肥评价单元为DEA无效,其中,不施肥经济效益最低,3个不完全施肥评价单元中的缺磷偏肥的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比缺氮偏肥和缺钾偏肥更低;另外还以DEA模型推算出不同施肥措施下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经济效益改进的具体方案,其中,不施肥的紫花苜蓿饲草生产需调整的幅度最大,调整额度达10678.88 CNY·hm-2,各施肥措施需调整的幅度排序为:不施肥>缺磷偏施>缺氮偏施>缺钾偏施。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对水牛黑色素皮质素1受体(MC1R)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参考牛MC1R基因(GenBank登录号:JN123363.1)序列设计引物,以本地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摩拉水牛和黄牛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克隆MC1R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运用QRT-PCR方法检测摩拉水牛、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沼泽水牛和白沼泽水牛MC1R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应用PCR方法成功克隆了水牛MC1R基因,其编码区全长954 bp,共编码317个氨基酸。测序分析后发现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摩拉水牛和黄牛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沼泽水牛与白沼泽水牛在476、618、881、930和931 bp位点上分别发生T→C、G→C、G→A、G→A和A→G突变,导致了沼泽水牛和白沼泽水牛第15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第31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丙氨酸,第29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丙氨酸,发生了非同义突变。QRT-PCR结果发现,MC1R基因在摩拉水牛、沼泽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沼泽水牛(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沼泽水牛皮肤组织中MC1R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白沼泽水牛。综上所述,白沼泽水牛MC1R基因的编码区发生氨基酸位点突变,且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沼泽水牛,推测此为白沼泽水牛体内合成的黑色素缺失而导致毛色白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94.
赵航  宋姗姗  王建科  林鹏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3861-3869
试验旨在系统研究猫源不同亚型importin(importin α1、importin α3、importin α4、importin α5、importin α6、importin α7、importin α8和importin β)基因序列和蛋白基本特性,探讨其在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F81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F81细胞中improtin基因全长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功能;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importin基因在CPV感染F81细胞后24、48和72 h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亚型importin α基因全长约在1 500 bp,而importin β基因全长为2 600 bp;预测importin亚型蛋白序列发现,其等电点均在4.60左右,且发现importin α1、importin α5、importin α6、importin α7和importin β为不稳定蛋白;分析发现这些importin蛋白均无信号肽、无跨膜区、无细胞定位;采用Predictprotein软件预测蛋白二级结构,结果显示importin亚型蛋白序列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形式存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CPV感染F81细胞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importin α1(P<0.01)和importin β表达量逐渐降低,而importin α3、importin α4、importin α5、importin α6(P<0.01)、importin α7(P<0.01)和importin α8(P<0.01)表达量逐渐提高,其中importin α8在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CPV进入细胞核的转运机制及开发治疗药物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日粮不同赖氨酸(Lys)水平对12~18w雌性临武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84d雌性临武鸭21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65%、0.75%、0.85%、0.95%),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7只鸭,试验全期为42d。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试鸭血清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或P0.01),但对血糖、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影响(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T3、T4和T3/T4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以血液生化和激素作为评价指标,日粮0.55%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12~18w雌性临武鸭机体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环境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甘肃省民勤县农户水平2014与2015年从农资生产到农户入仓范围生产1 kg玉米籽粒及1 kg紫花苜蓿鲜草的环境影响,并使用基于蛋白质和热量的计量单位—食物当量(FEU),比较分析了1个FEU玉米籽粒和紫花苜蓿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1 kg玉米籽粒和1 kg紫花苜蓿鲜草全生命周期的一次性能源消耗(PED)分别为9.35和1.22 MJ,水资源消耗(WU)分别为889.33和144.37 kg,矿物和化石资源消耗(DAR)分别为0.13和0.02 kg antimony-eq,气候变化潜值(GWP)分别为1.21和0.10 kg CO2-eq,可吸入无机物(RI)分别为4.23×10-3和1.88×10-4 kg PM2.5-eq,光化学臭氧合成(POFP)分别为2.41×10-3和1.71×10-4 kg NMVOC-eq,环境酸化潜值(AP)分别为8.55×10-3和8.03×10-4 kg SO2-eq,淡水富营养化(FEP)分别为1.20和0.09 kg P-eq,生态毒性(ecotoxicity)分别为1.26×10-2和1.49×10-3 CTU。1个FEU紫花苜蓿生产的PED、WU、DAR、GWP、RI、POFP、AP、FEP和ecotoxicity则分别为玉米籽粒的20.50%、25.43%、21.08%、12.99%、6.98%、11.15%、14.76%、12.31%和18.58%。因而考虑到苜蓿的食物-经济比较优势,目前应给予其不少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补贴。并且如果将我国的部分玉米种植改为苜蓿种植,则是最便捷、经济的既能满足我国食物结构需求,又能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措施。本研究同时也为在我国深入开展粮改饲提供了一定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副产品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粮食和饲料资源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用作食品及饲料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的安全性问题由来及其用作动物饲料时与非转基因作物相比的安全性和饲喂价值差异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转基因农作物饲用安全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
作者通过研究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enopsis invictaⅣ (SoliⅣ)对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红火蚁毒素蛋白致病机制。通过分离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经不同浓度的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分别和细菌脂多糖(LPS)、刀豆蛋白(ConA)共同刺激后,MTT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内试验:用重组蛋白SoliⅣ从兔背部皮下注入,观察兔的临床反应,定期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兔血清中白介素 4(IL-4)和总IgE的变化。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浓度为25、50、75 μg/ml和LPS共刺激时,与单独LPS刺激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5、25、50、75 μg/ml和ConA共刺激时,与单独ConA刺激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重组SoliⅣ过敏兔的血清中IL-4和总IgE的水平升高,在20 h左右达到最高值。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能引起体外培养的T、B淋巴细胞增殖,过敏体质兔在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刺激后能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研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为探讨鸡对NDV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Transwell共培养,上室为淋巴细胞,下室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通过NDV攻毒刺激后,分别在第0、2、4、6 h收集各个时间点上...  相似文献   
100.
甘肃河西五种甘草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5种甘草属植物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药用价值,以栽培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及黄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特性及根部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5种甘草属植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刺果甘草主茎高、小叶数及地上部分鲜重最高,黄甘草居最低水平;甘草根长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但根部鲜重与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刺果甘草无显著差异;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均为3年生比2年生显著增加;3年生根中甘草酸含量除刺果甘草含量最低,其他4个种均达到药典标准,而甘草苷含量则只有甘草达到药典标准。综合各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指标,认为在甘肃河西荒漠化地区,甘草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甘草药材的基源植物推广种植,而刺果甘草则可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