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5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林业   576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267篇
  681篇
综合类   3513篇
农作物   463篇
水产渔业   278篇
畜牧兽医   1011篇
园艺   486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冠层温度是表征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及能量平衡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探讨热带森林冠层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环境因素与冠层温度的关系,本研究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定了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2017年全年的冠层温度数据以及同步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资料,对干季和湿季下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微气象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全年各月日变化都为单峰曲线,相比Ta,Tc具有明显的位相前移、变化加剧的特点。白天林冠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林冠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的热源;夜晚林冠边界层为逆温层结,呈稳定状态,林冠为SPAC的冷源。湿季冠层温度高于干季。若仅考虑Ta,Tc与Ta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Tc= 1.033Ta-0.656;若同时考虑大气温度(Ta)、净辐射(Rn)、相对湿度(RH)与风速(V)等微气象因子,其复相关系数表明全年均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表明干季冠层温度变化主要受Ta、Rn和RH的影响,其次受V的影响;湿季主要受Ta与RH的共同作用,Rn与V对其的影响相比可忽略不计。此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与众多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冠层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不同追肥次数和用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行减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连续种植的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在保证不减产的情况下,节肥效果显著,与传统施肥处理(T1)相比,优化施肥各处理(T2—T5)每667 m~2施用化肥纯养分总量分别减少44.8、44.8、65.6、3.2 kg,节肥47.0%、47.0%、68.8%、3.4%,T4处理节肥效果最佳;在高肥力地力水平下,追肥用量减半完全可以保证作物所需养分,其中T3产量最高,表明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追肥次数,少量多次追肥更利于作物生长;T3提高了番茄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番茄的硝酸盐含量。综上,化肥减量对连续种植的番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品质,以T3即化肥底施减量50%配施40%有机肥且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3.
‘黄绣球’是从沃尔卡姆柠檬芽变培育而来的柠檬新品种。树姿呈开张状,春梢刺少且刺长度适中;嫩叶中间绿色,外缘淡红色;部分成熟叶外缘黄色,中间绿色。果实圆形且表面光滑,幼果果面呈黄绿相间带状条纹,转色期绿色部分变为橙色,果面橙黄相间,完全成熟后果面以黄色为主,留红色斑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合制作盆景。  相似文献   
114.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壤稻田面临土壤酸化和肥力偏低的双重挑战。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和培肥的有效措施,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连续4年(2015—2018年)在江西省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双因素田间定位试验,旨在探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早、晚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且二者具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增加10.7%和15.5%;而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仅分别为4.4%和9.7%。秸秆还田下,石灰使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提高18.7%和24.6%;但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则分别为10.5%和5.7%。施石灰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促进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增加而减弱。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升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延长显著降低。试验4年后,石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石灰能够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土壤酸化改良与培肥。本研究表明在此酸性的红壤双季稻田上每4年左右施用一次石灰为宜。  相似文献   
115.
为发掘耐镉/低镉的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减少辣椒镉污染风险,以34份辣椒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镉胁迫条件下的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耐镉/低镉的辣椒资源。结果表明:0.5 mg/L镉对大部分辣椒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镉胁迫对辣椒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34份辣椒材料中P15、P7、P23、P13属镉耐受型,耐镉性较强,其中P15和P23表现稳定的镉低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116.
1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监控、传感器感知、无线通信等技术构建一种蜂箱蜂群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是减少因开箱检查造成蜂群应激反应的可行解决方案。本研究针对蜂箱封闭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困难的现状,利用STM32F103VBT6 32位微控制器,同时融合了温湿度传感器、微麦克风以及激光对射传感器,开发了一套低功耗、可连续工作的蜂群箱体关键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养蜂生产过程中多参数信息获取以及蜂箱内蜂群的环境参数和生活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核心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等。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蜂箱内部温湿度采集单元、蜂群声音采集单元、蜜蜂进出巢数量计数单元等,通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系统现场部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蜂箱内温湿度,有效区别进出蜂箱的蜜蜂并记录进出巢门的蜜蜂数量,且自动获取的蜂群声音与标准的蜂群声音分布相吻合。本系统符合设计要求,采集参数准确可靠,可以作为蜂群相关研究的数据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发生在湖南省中北部的一次罕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及其位置、孟加拉湾低槽活动情况及东高西低形势是引起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及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整个强降水过程冷空气活动较弱,暴雨主要发生在西南急流左侧的水汽辐合区。此次深秋暴雨集中发生在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东路冷空气影响下的大气层结稳定状态下,持续时间长;第二个阶段则是西路冷空气入侵,是在对流不稳定状态下产生的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适宜蝴蝶兰抽梗的温度,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难催花品种及低温替代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袋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 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 29/22、26/19、23/16、20/13、17/10 ℃(日 / 夜),每个处理温差均为 7 ℃,昼夜光周期10 h/14 h,相对湿度 75%。【结果】26/19 ℃处理后蝴蝶兰抽梗时间最早,处理后 30 d 抽梗,抽梗率为 100%,抽梗指数为 14.86;23/16 ℃处理后 36 d 抽梗,抽梗率达 100%,抽梗指数为 2.41;20/13 ℃处理后 40 d 抽梗,抽梗率为 95%,抽梗指数为 1.13。20~26 ℃处理抽梗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抽梗后显著下降。抽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蝴蝶兰最适抽梗温度为 26/19 ℃;29/22 ℃处理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17/10 ℃处理引起低温伤害,培育一段时间后转移到较高温度可以抽出花梗,但花梗质量偏差。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已由原来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到“种桑养人”和“种桑养畜”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我国蚕桑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单位之一,通过以果叶两用、无核三倍体桑树品种粤椹大10的成功选育和推广为契机,桑椹果汁、桑椹果酒、桑叶茶、桑枝灵芝和维力康胶囊等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领了全国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动了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30年来在蚕桑资源食药用、饲料用和肥料用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在蚕桑资源多元化加工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