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0篇 |
免费 | 519篇 |
国内免费 | 5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0篇 |
农学 | 416篇 |
基础科学 | 276篇 |
694篇 | |
综合类 | 3664篇 |
农作物 | 490篇 |
水产渔业 | 264篇 |
畜牧兽医 | 1030篇 |
园艺 | 502篇 |
植物保护 |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307篇 |
2021年 | 362篇 |
2020年 | 292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185篇 |
2017年 | 331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326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665篇 |
2011年 | 655篇 |
2010年 | 548篇 |
2009年 | 510篇 |
2008年 | 482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428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应用群体改良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群体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具有高产、双低、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为育种亲本,以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为桥梁,构建了一个随机交配轮回选择群体。针对群体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结果表明经过6轮选择后,群体的主要性状得到改良,产量增加11.3%,每轮遗传增益为1.88%;芥酸和硫苷含量每轮遗传增益达到10.12%和6.37%,改良效果明显;但菌核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不明显。经过多轮选择后群体的遗传离散度仍然较高(0.338 3~0.377 7),表明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明显下降。从不同轮次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经系谱选择后育成了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10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广泛,表明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改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5.
利用SRAP标记分析花生属花生区组种质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4对SRAP引物分析花生属花生区组11个物种28份材料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28份材料共扩增出327条多态性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95条多态性DNA带,扩增变幅为2~25条。聚类分析表明,28份花生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2~0.75,平均为0.42,A基因组物种A. duranensis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是栽培种花生的A基因组的供体。28份种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含四倍体种质及A基因组的A. villosa和A. duranensis,第二大类包含B基因组、D基因组及其他A基因组。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仅将第二大类中的B基因组种质A.batizocoi独立作为第三大类;第一和第二个主成分可以解释81%(57.5%和23.5%)的总变异。 相似文献
996.
采用RACE技术,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的cDNA序列: cGnRH-Ⅱ、sGnRH和sbGnRH.每种GnRH都包括1个信号肽、1个Gly-Lys-Arg连接序列和1个GnRH相关肽.其中, cGnRH-Ⅱ的cDNA全长为568 bp,编码85个氨基酸, ORF为255 bp,5′UTR为141 bp,3′UTR为169 bp.sGnRH的cDNA全长为457 bp,编码90个氨基酸, ORF为270 bp,5′UTR为41 bp,3′UTR为143 bp.sbGnRH的cDNA全长为381 bp,编码98个氨基酸, ORF为294 bp,5′UTR为48 bp,3′UTR为36 bp.分析了3种GnRH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圆斑星鲽 GnRH 与鲽形目鱼类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其次为鲈形目鱼类.对3种 GnRH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斑星鲽 GnRH 基因与其他鲽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鲈形目、鲑形目和鳗鲡目鱼类.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种GnRH基因都在脑中表现出最高表达水平且具有性别特异性表达模式:雌性中不同组织的 GnRH mRNA 表达水平都相应高于雄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cGnRH-Ⅱ的 mRNA 仅在脑中表达,而sbGnRH在各个组织都有表达, sGnRH仅在脑、垂体和性腺中表达.脑中sbGnRH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成熟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而其他两种GnR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本研究首次在圆斑星鲽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其组织和季节表达水平变化表明sbGnRH可能是圆斑星鲽生殖调控的关键GnRH类型,本结果可为圆斑星鲽生殖调控机制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7.
准确预测不同区域杂交中稻开花期与自然极端高温发生期相遇的概率,有利于制定当地水稻生产避险高产稳产技术。以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杂交中稻开花期受自然极端高温伤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建立的基于经度(x1)和海拔(x3)预测水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的回归模型,F值为13.25**~13.56**,决定程度高达0.8688~0.8715。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2年在6个生态点的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62~0.8641,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83%~1.18%,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x2、海拔:x3)预测≥35℃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好的生产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