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10篇 |
免费 | 967篇 |
国内免费 | 129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24篇 |
农学 | 680篇 |
基础科学 | 553篇 |
1522篇 | |
综合类 | 7379篇 |
农作物 | 1108篇 |
水产渔业 | 832篇 |
畜牧兽医 | 2183篇 |
园艺 | 1273篇 |
植物保护 | 6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318篇 |
2022年 | 704篇 |
2021年 | 702篇 |
2020年 | 617篇 |
2019年 | 664篇 |
2018年 | 458篇 |
2017年 | 760篇 |
2016年 | 511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715篇 |
2013年 | 880篇 |
2012年 | 1288篇 |
2011年 | 1262篇 |
2010年 | 1209篇 |
2009年 | 1127篇 |
2008年 | 1085篇 |
2007年 | 986篇 |
2006年 | 871篇 |
2005年 | 659篇 |
2004年 | 440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77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61.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962.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210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氮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氮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氮肥后移可提高小麦成熟期0-20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cm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而进行氮肥后移是可行的,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963.
"望天红1号"是利用辣椒雄性不育基因育成的簇生朝天椒杂交品种,中早熟。株高65cm,株幅45cm,始花节位19~20节,果长5~6cm,粗0.8~1.2cm,单果质量2.5~3.5g,辣味浓,辣椒素含量1 720mg·kg~(-1)。易干制,干椒紫红色,光泽度好,坐果习性为6~8个果簇生,单株坐果186个左右,667m~2产鲜椒1 500~2 000kg,干椒364kg以上,该品种抗病力强,丰产、稳产性好,比一般常规农家品种增产30%~50%。适合华北地区春露地或麦田套种栽培,其它地区种植需引种试种后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64.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965.
966.
氮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967.
[目的]研究烤烟井窖式移栽方式下不同井窖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探明最适井窖深度及其与烤烟产质量间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设4个井窖深度(T1:5 cm,T2:10 cm,T3:15 cm,T4:20 cm)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温湿度及烟株成活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明确井窖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及烟株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随井窖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湿度整体上呈升高趋势,整体来看T2处理具有较优的保温保湿性能.烟苗的成活率、主要农艺性状、全株干重、产量和产值等指标均随井窖深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T2处理整体表现最优.与T1、T3和T4处理相比,T2处理的烟苗成活率分别高5.0%、4.8%和9.8%,全株干重分别高7.4%、9.5%和27.7%,产量分别高12.8%、15.3%和28.4%,产值分别高31.1%、32.1%和67.4%;4个处理的化学品质综合评分表现为T2>T1>T3>T4.[结论]井窖深度的变化导致井窖内温湿度发生改变,井窖深度为10 cm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和产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968.
969.
不同近交系数蛤仔橙色品系的生长和成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橙色品系为材料,采用建立半同胞家系子一代H1(F=0.125)、全同胞家系子一代F1(F=0.250)、全同胞家系子四代F4(F=0.594)及自然对照组C1(F=0)的方法,进行了不同近交系数蛤仔橙色品系生长和成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F1组的壳长生长最慢,在稚贝期和养成期均显著小于F4和C1组(P<0.05),H1、F4和C1组之间的壳长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C1组的成活率在整个养殖周期中为最小,除幼虫期3日龄外,其他各日龄均显著小于其他试验组(P<0.05),而H1、F1和F4组之间的成活率则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F1壳长生长的衰退率为2.92% ~ 18.33%,平均值为(12.05±6.54)%,试验组H1在稚贝期、养成期显现出一定的衰退现象,而试验组F4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均未表现出近交衰退现象;各试验组的成活性状在各日龄均未出现近交衰退.该研究为橙色品系的选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0.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灌水量。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沟垄集雨种植0~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小麦生长前期较平作高,同时沟垄集雨种植模式0~10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拔节期、开花期较平作种植高,其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各处理的总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RHFHRMFMRLFLRNFN。沟垄集雨种植能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全生育季不灌溉、灌溉量为400、1 200和2 000m~3/hm~2的情况下,沟垄集雨种植处理产量分别较平作相同灌溉量处理高41.52%、70.00%、27.54%和14.35%。同时在8个处理中RM、R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通过发挥沟垄集雨种植蓄水保墒以及改善水分分配的作用能够在灌溉农区小麦生产上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