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6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288篇
林业   1124篇
农学   674篇
基础科学   553篇
  1522篇
综合类   7375篇
农作物   1108篇
水产渔业   831篇
畜牧兽医   2183篇
园艺   1273篇
植物保护   613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702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288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208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对异源抗体对接方法预测流感病毒血凝素B细胞构象表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形状互补理论,使用异源抗体(来自于抗原抗体复合物1G9M、1RVF、1TPX、1NCA、1A2Y)的晶体结构同流感病毒血凝素(A/Aichi/2/68(H3N2))的晶体结构进行刚性分子对接,通过计算B细胞表位的预测表面和实际表面C-α原子之间的RSMD以及表位氨基酸的准确率,分析用异源抗体探测出血凝素B细胞表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异源抗体均可结合到A/Aichi/2/68(H3N2)的已知B细胞表位,最佳的对接构象与原晶体结构重叠后表位残基C-α原子的均方根偏差均小于0.6埃,表位氨基酸预测的准确性大于60%,说明异源抗体对接方法可以尝试用于B细胞构象表位的预测。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EPOR)影响红细胞相关性状的分子机理.对EPOR基因第1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和g.2373C>T,以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个体基因型分型,在构建的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内开展其与6种血常规性状(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1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未发现与血常规性状显著关联;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2373C>T群体内只发现2种基因型,其中CT基因型个体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但并未发现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结果显示,EPOR基因突变可显著影响红细胞压积,说明该基因可作为影响红细胞压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
为深入认识四川冬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利用1980—2016年四川3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气候倾向率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其冬春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ET0的年代际变化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空间上呈明显的西南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值区范围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波动缩小。ET0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春季ET0气候倾向率和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冬季,且ET0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ET0的同一日多年平均值自初冬至初春逐渐上升,1月22日—5月2日仅有8 d的ET0值低于多年日平均值,具有明显连续的高值时段。ET0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对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三者均呈高敏感性。平均气温的正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相对...  相似文献   
44.
输油管道一旦泄漏不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将对周围环境、沿线居民带来不利影响,掌握泄漏油品在周围环境中的渗流、地表扩散以及蒸发情况,对于开展管道应急处理和泄漏后果评价至关重要。结合陆上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特点,从事故条件下的泄漏量、泄漏油品的流动扩散规律以及泄漏后果等方面入手,对成品油管道泄漏油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泄漏油品在周围环境的扩散过程,预估泄漏后果并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强化研究生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平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难得机会,更是生产管理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必经过程.伴随着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这场具有战略性并影响全局的社会大变革和研究生教育的转型,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将更具迫切性和可能性.文章对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告了本单位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阶段性实践.  相似文献   
46.
针对设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累积风险日趋严重的问题,以设施农田镉污染土壤(0.4~0.8 mg·kg-1)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钝化剂筛选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效果验证,重点探究炭基、磷基、硅酸盐、黏土矿物等钝化材料施加浓度和磷基-炭基钝化材料复合配施对土壤镉修复效果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羟基磷灰石、蒙脱石等钝化剂可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其中羟基磷灰石+生物质炭配施效果最好,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46.52%~58.11%。与对照相比,施加钝化剂均能抑制油菜对镉的吸收和根部向地上可食部分转移,使油菜地上部镉的含量较CK降低3.9%~51.2%,全部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6)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考虑生产成本、材料来源等因素,推荐羟基磷灰石(225 kg·hm-2)与0.6%生物炭复合添加配施为优选钝化剂组合。田间效果分析也表明,土壤EC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明污染设施菜地中施加钝化剂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是实现设施菜地安全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7.
SBR法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BR法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悬浮性固体(MLSS)含量为3 g/L,COD容积负荷为1.0 kg/(kg·d),好氧4 h,溶解氧(DO)3~5 mg/L;厌氧2 h,DO<0.2 mg/L;好氧1 h,DO3 mg/L;缺氧1 h,DO<0.5 mg/L以及试验温度22~28℃,周期为9 h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N、TP去除率分别为97.5%,94.9%,97.1%;该工艺有利于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同步实现,其适宜的污泥龄为20 d。  相似文献   
48.
柚木花粉离体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天然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和老挝[1],具有生长快、用途广、纹理美观和价格昂贵的特点,已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广为引种,是世界上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树种之一,也是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一个造林树种[2-3]。我国引种柚木已有170多年的  相似文献   
49.
土壤细颗粒对有机质的保护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细颗粒(<20μm或<50μm)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护能力,详细阐述了土壤储存细颗粒态有机质的能力模型及其意义,探讨了影响土壤细颗粒对有机质的保护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陇东旱塬冬小麦复种饲草轮作系统产量和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黄土高原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研究了冬小麦-饲草复种轮作系统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研究采用的处理有:休闲-冬小麦-箭筈豌豆-冬小麦(F-W-V-W),休闲-冬小麦-饲用油菜-冬小麦(F-W-R-W),饲用油菜-冬小麦-箭筈豌豆-冬小麦(R-W-V-W)和饲用油菜-冬小麦-饲用油菜-冬小麦(R-W-R-W)。结果表明:麦茬复种饲草可比麦茬休闲提高系统生产力27%,蛋白质产量增加1100 kg/hm2, 同时对后茬冬小麦产量无影响。R-W-R-W模式下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优,分别为30.68 t/hm2、3.25 t/hm2、7.80 kg/(mm·hm2)和0.92 kg/(mm·hm2)(P<0.05)。复种饲用油菜较箭筈豌豆产量高,有效利用了麦茬后降雨量,但箭筈豌豆粗蛋白含量较饲用油菜高22.4%,因此确定麦茬复种模式则需权衡干物质产量与蛋白质产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