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84篇 |
免费 | 1000篇 |
国内免费 | 13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92篇 |
农学 | 701篇 |
基础科学 | 577篇 |
1575篇 | |
综合类 | 7935篇 |
农作物 | 1188篇 |
水产渔业 | 838篇 |
畜牧兽医 | 2431篇 |
园艺 | 1339篇 |
植物保护 | 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727篇 |
2021年 | 722篇 |
2020年 | 633篇 |
2019年 | 682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787篇 |
2016年 | 528篇 |
2015年 | 713篇 |
2014年 | 761篇 |
2013年 | 956篇 |
2012年 | 1399篇 |
2011年 | 1388篇 |
2010年 | 1327篇 |
2009年 | 1224篇 |
2008年 | 1183篇 |
2007年 | 1083篇 |
2006年 | 932篇 |
2005年 | 716篇 |
2004年 | 467篇 |
2003年 | 261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84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以感病水稻品种汕优63、V优64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并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滤液毒素对愈伤组织增殖与生长以及分化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5mg/L6-BA与2,4-D组合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在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培养过程中,随着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褐变严重。在继代分化培养中,随着培养基中细条病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接种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苗数、抗性苗比例不断减少,在40-55mL/L的选择压力下,分别得到中抗植株25、14株。因此,利于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并获得抗性苗的细条病病原菌菌液浓度为40-55mL/L。 相似文献
992.
稚幼鲍微囊饲料对鲍苗免疫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粉态鲍苗饲料作对照,传统鲍苗生产模式下,研究稚幼鲍微囊配合饲料对鲍苗非特异性免疫生化活性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试验组(31%的稚幼鲍微胶囊饲料+69%对照料),为期137 d,测定鲍苗壳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鲍苗的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LZM)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鲍苗壳长日增长分别达到(83.23士3.41)μm·d-1和(70.91士5.77)μm·d-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鲍苗壳长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鲍苗规格较整齐.试验结果表明,稚幼鲍微囊饲料对杂交鲍苗有免疫增强、减少鲍苗死亡和促生长的效能.稚幼鲍微胶囊饲料对鲍苗的促生长效应在饲喂后的71 d左右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3.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矿产开发不仅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矿区景观及生态环境变化。以准格尔旗1990、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准格尔矿区的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灌地面积比例最大。转移矩阵显示,在时间动态上水体、耕地、沙地及河道地面积减少,草灌地、居民及工矿用地明显增加,虽然居民及工矿用地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对周围的其他景观产生巨大影响;2)20 a间,准格尔旗各乡镇在景观水平与斑块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景观异质性降低、优势度明显降低,景观格局相对简单化;3)20 a间,研究区3个乡镇的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显著影响着其景观构造的变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但其景观更加离散、不规则化。矿区开发主导了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加大建筑用地面积,严重地破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而林地、草灌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其景观格局却更加破碎,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不同群落毛红椿天然林林地土壤及其真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影响的研究,探讨影响毛红椿天然更新的障碍因素。[方法]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毛红椿天然优势群落中,分别取距离毛红椿母树3个不同距离(2.5、5.0、7.5 m)处的根区土壤和远离毛红椿母树(25 m以外)的非根区土壤,以非林地土为对照开展室内模拟播种和以根区土壤真菌的水或根系分泌物悬液对毛红椿幼苗进行灌根接种,观察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感病情况。[结果]各群落土壤中种子发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规律,且基本在第8 10天达到高峰;林地土与非林地土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林地根区土幼苗的存活率极显著低于非林地土和林地非根区土;距母树3个不同距离根区土的幼苗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灌根接种不同处理间幼苗存活率差异极显著,具体表现为接种RS2、RS5根区真菌的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根系分泌物及无菌水空白对照,且RS2真菌的根系分泌物悬浮液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其无菌水悬浮液。[结论]毛红椿种子萌发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但幼苗建成受根区范围内土壤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和致病菌的互作显著降低幼苗保存率。由此推断,毛红椿根区土壤内存在幼苗的潜在致病菌及根系分泌物可增强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995.
以生菜(Lactuca sativa)“申选5号”与“罗莎红”为材料,采用PCR-DGGE 和Real-Time PCR 技术,分析了土壤栽培系统和基质栽培系统根际细菌群落的差异。Real-Time PCR 检测结果表明,基质栽培的两个生菜品种根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壤(P<0.05);PCR-DGGE图谱条带结果表明,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基质高于土壤。栽培系统是造成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也与品种有关:“申选5 号”基质的Shannon-Wiener 指数(H),Simpson 指数(D)和均匀度(E)均显著高于土壤(P<0.05);“罗莎红”基质的H 显著高于土壤,而D和E 无显著差异。结合土壤和基质理化性质的RDA 分析结果,土壤和基质具有不同的细菌群落,pH 值与硝态氮是塑造根际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含水量、碳氮比和有效磷与细菌群落的形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997.
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污染及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用气相色谱法动态检测了大田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最后1次施药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顺序为:37.5g/hm2喷施3次>37.5g/hm2喷施2次≈18.8g/hm2喷施3次>18.8g/hm2喷施2次,喷药总量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施药后到采收前,果皮残留浓度是果肉的9~40倍,氯氟氰菊酯的降解为一级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17.6d,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1/2=22.7d)比果皮(T1/2=16.9d)慢。以37.5g/hm2浓度喷3次,30d后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0.02mg/kg)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个体所表现的护身行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牛按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了18头成牛健康的荷斯坦奶牛.试验前将试验牛拴系固定后,采用靠近探测法和触摸体表法,根据牛的具体行为反应程度将期分为温顺型、微敏感型、敏感型和神经质型等.试验期,每日跟踪观察1 h,并记录每5 min内各种类型牛的护身行为出现次数和飞来昆虫数目.试验证明:当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诱发的护身行为在个体之间的差异.神经质型的牛体表有少量双翅目昆虫飞来时,反应非常敏感;而温顺型牛对双翅目昆虫的袭击表现的护身反应很消极. 相似文献
999.
隐子草地上生物量以及营养价值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隐子草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以及体内体外消化率及其季节性变化动态。隐子草产量高峰期为7、8月份并且生长初期(5、6月),它的枯黄部分较多而影响有机质和粗蛋白质含量以及体内体外消化率,到7月达最高值。并在8月份(隐子草的抽穗期)与其他牧草相比它的营养价值优良。 相似文献
1000.
杨盘二孢激发子的分离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盘二孢的培养滤液和菌丝中获得2种激发子粗提物,分别测定其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发现滤液激发子粗提物(CFE)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41.07和40mg/mL,菌丝激发子粗提物(CME)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8.07和55mg/mL。滤液激发子粗提物对温度不敏感而对碱性条件敏感;菌丝激发子粗提物对酸碱不敏感而对温度敏感。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的方法初步纯化2种激发子,并且菌丝激发子粗提物过柱后得到2个活性组分J14和J25;滤液激发子粗提物过柱后获得2个活性组分L9和L16。将4个组分进行烟草叶片过敏反应和I-895杨酶活性的诱导,结果表明,菌丝激发子强活性物质集中在J14组分;而滤液激发子强活性物质集中在L9组分。 相似文献